一、论文
[1] “乐凯现象”思辨[J].理论与现代化,1997(10)
[2]“下岗”与社会公正[J].南风窗,1998(10)
[3]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国内市场保护与民族经济竞争力研究[J].现代财经,2000(3)
[4]经济全球化与我国民族经济发展的意义[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0(4)
[5]从比较利益原则看我国经济开放面临的挑战[J].中国国家行政学院院报,2000(5)
[6]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民族经济[J].当代思潮,2000(5)
[7]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重大决策:回眸与前瞻[J].求知,2001(9)
[8]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困境[J].当代思潮,2001(6)
[9]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中国民族经济:范畴与意义[A].高校“两课”教育教学研究文集[C].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
[10]期权激励扭曲:过程、原因与启示[J].中国经济问题,2003(1)).(一作)
[11]市场经济中的意识形态:一种经济学的分析[J].中国经济评论,2004(8)
[12]经济全球化中的收入分化机制刍议[A].新时期高校“两课”教学改革与理论研究[C].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
[13]促进生产力发展,实践“三个代表”[A].与时俱进开拓创新[C].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14]解放思想,坚持和完善发展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A].继往开来与时俱进[C].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
[15]对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理论思考[J].生产力研究,2007(1)
[16]剩余索取权的悲剧与国有企业改革[J].海派经济学,Vol.16
[17]不确定的俄罗斯力量回归[J].国外理论动态,2008(6).
[18]刍议财产权利演进与收入分配平等[J].现代财经,2008(6).
[19]“逆激励收入分配差距”——收入分配差距损害效率的机理分析[J].山东社会科学,2008(10).
[20] 公共教育发展与收入分配平等[J].统计与决策(理论专刊),2008(10).
[21] 波波夫评俄罗斯经济与社会发展[J].国外理论动态,2009(1).
[22] 瞄准分配制度改革“七寸”[J].瞭望,2010(4)
[23] 柠檬社会主义——从美国政府救市透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本质[J].思想政治教育导刊.2010(1)
[24] 明斯基金融不稳定假说对金融危机解释的局限[J].国外理论动态,2010(8)(译)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1(2)
[25] 市场化改革、工会缺位与劳动者利益[J].延安大学学报,2010(4)
[26]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分配制度改革[A].科学发展观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央文献研究室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
[27] 收入分配差距若干理论问题研究[J].海派经济学,vol.29.
[28] 广阔视野下的中俄转型比较[J].国外理论动态,2011(1).(译)
[29]俄罗斯转型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的根源[J].国外理论动态,2011(2).(译)
[30] 论垄断金融资本[J].海派经济学,vol.31.(译)
[31] 生产过剩的危机:对金融危机的马克思主义解读论[J].天津市委党校校报,2011(2)
[32] 对“倒U型假说”的一个批判性分析[J].当代经济研究·2012(11)
[31] 1948年中共中央“指示”与新中国建立前后银行业变迁[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3(1)
[32] 捷克左翼政党的发展演变探析[J].社会主义研究,2014(3).
[33] 东欧转型国家的福利制度建设[J].未来与发展,2014(6).
[34] 正确理解毛泽东对商品经济认识[J].贵州社会科学,2014(12).
[35]“减增长”理论及其对经济发展问题的反思与借鉴[J].贵州社会科学,2016(2).
[36]反思科斯定理、库兹涅茨假说与比较优势原则[A].外国经济学说与中国经济研究报告(2014)[C].中国经济出版社,2017.
[37]《法兰西内战》中意识形态的批判与重建[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5).(一作)
[38]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和理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学习与思考》书介[J].经济体制改革,2018(2).
[39]普列汉诺夫对经济决定论的批判[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8(3). [一作]
[40]《共产党宣言》中空间失义的批判逻辑及其当代意义[J].理论与现代化,2018(4). [一作]
[41]国外毛泽东研究首次论战的回顾与思考[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8(9).[一作]
[42] 对立与超越:政治经济学视阈下唯物史观与经济决定论思想进路比较[J].贵州社会科学,2018(12).[一作]
[43] 评莫里斯·迈斯纳对中国改革开放的研究[J].理论与现代化,2019(3).[一作]
[44]二战后美国中产阶级的兴起机制和未来走向——基于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框架[J].新经济,2019(3).[二作]
[45]“争取第五国际同盟”的缘起、特征及当代价值[J].学术交流,2019(8).[一作]
[46]改革开放以来政治经济学话语权变迁的辩证解读[J].福建论坛,2021(1)
二、专著
[1]产权视角下的我国收入分配差距[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 .
[2] 西方马克思主义市场理论及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启示研究[M].南开大学出版社,2022.
三、教材与教辅
[1] 资本主义概论[M].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参撰)
[2] 当代世界与中国[M].南开大学出版社,1996.(参撰)
[3]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参撰)
[4]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副主编)
[5]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师教学参考用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主持
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TJKS07-024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07JA710006
国家社科规划项目·15BKS08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政课)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本科专业课)
国外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硕士专业课)
国外马克思主义专题研究(博士专业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