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发布者:苏靖雯发布时间:2021-11-26浏览次数:226

书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梁 春 艳


作者:刘娟 王锡森、张智平

人民出版社202012月出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时代精神的体现,在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中有精神引领作用。正如马克思所说,认识世界的目的是改造世界,改造世界的前提是认识世界。同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直接决定着践行与弘扬的实效性。在理解过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什么?怎么理解?源于什么?又指向哪里?这四个问题是必须回答的。刘娟、王锡森和张智平的著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回答了这些问题。

一、包含什么?

 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一个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加以规定的逻辑严密的体系。从国家层面讲,“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分别指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追求;其中,不同阶段的中心任务不同,但永远处于相互渗透、动态平衡之中。从社会层面讲,“自由、平等、公正、法制”则是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遵循的价值理念,是个人幸福生活、国家平稳发展的价值标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具有内在统一性,自由是目标,平等是基础,公正是调节,法治是保障。从个人层面讲,“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在现实生活中对公民提出了道德要求和价值引领,是对公民不同社会角色下的实践要求。

二、怎么理解

从价值到价值观再到价值体系,层层递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最终出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简明扼要地说明价值作为人的存在方式,从实践中产生,是连接主客体的关系范畴,同时具有普遍性,即每个人因为需求产生不同的价值。价值因需求产生,故具有特定内容,这个特定内容体现为价值现象,总结为价值观。价值观建立过程中受到个人偏好的影响,反映了价值主体的追求与选择。但同时,人生活在社会历史中,拥有类似的需求,也就产生了共同的价值观。共同价值观从一般意义上反映了时代的需求,渗透于意识形态中。价值观作为人之为人的标志性特征,具有深刻的哲学意涵。而哲学意义上的价值观又是通过具体价值观得以呈现的,用辩证法思维阐述:哲学层面的价值观和具体的价值观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同时,社会的发展是具体、多样、复杂的,这就决定了生活于社会环境中的现实的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价值标准和选择也是多样的,这诸多价值原则的组合便成为价值体系。价值体系作为有机系统,凝结并引导着人们在社会各个方面的价值选择,为所处的时代发展服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价值观的一种,其形成与发展体现了价值观的一般原则。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表达,二者本质上一致。核心价值观是对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化,社会主义对二者做出了本质规定,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必须遵循的价值原则。

三、源于什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遗产,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过程的精神延续,是世界范围内的精神瑰宝,源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的精神旗帜,源于中华民族的精神遗产,源于世界范围内的精神瑰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吸收借鉴优秀文明的基础上,自觉摒弃不适合时代发展的、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不一致的各种思想,尤其和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划清界限。所谓的划清界限,不是不采用“民主”“自由”等观念,而是在“民主”“自由”的内容是什么、为了谁、如何实现等问题上有清晰认识,也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向的主体和实现方式有自己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由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也因此和中国历史上的价值趋向做了区分。本书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十二个词语从中西发展、古今内涵做了对比,纵横交替,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独特之处。

四、指向哪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源于时代,指向时代,为时代服务,对人民负责。马克思说:“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 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 但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价值引领,重要的是培育和践行,而践行的前提是掌握和理解。作者从三个层面十二个价值要素一一切入,论述了如何践行和培养,提出既要加强“教育引导、舆论选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同时要“加强对价值观、价值体系形成和演变规律的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有力武器”,该书则是对这一“武器”的深化认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书的独特之处是学理性和科普性高度统一。对于初学者,本书思路清晰,论述简明,详略得当,阅读感受极佳。对于研究者,本书理论挖掘深入,观点客观公正,学术价值极高。无疑,本书是研究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典范,也是学者自觉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