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星火渐燎原 奋进正当时

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一周年成果巡礼

发布者:陈永刚发布时间:2020-03-21浏览次数:150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对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指明前行方向,对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殷切期望。12月13日,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现场推进会在南开大学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出席并观看了有我院学生参加的教学示范展示。12月19日,南开大学召开“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成果展示推动会”,展示教学创新成果,凝聚全校力量推动思政课深化改革。座谈会一年来,南开大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借百年校庆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加强顶层设计,引领改革方向

学校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组织全校思政课教师认真学习研讨。结合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全面梳理思政课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修订《南开大学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实施方案》,出台了《南开大学进一步加强思政课建设实施办法》(简称“思政课30条”)。“思政课30条”内容包含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材体系建设、“师生四同”育人模式、后备师资队伍培养和主体责任等方面,是新时代加强思政课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为南开大学的思政课指明建设方向。

高标准开新课,新思想进课堂

学校成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教研室,整合多学科优秀师资,2019年春季率先为本科生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公选课,取得良好反响,依托人民网公开课频道上线慕课资源。按照中央和教育部要求,2020年春季面向全体大三本科生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必修课,把党的创新思想及时融入思政课课程体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与此同时,学校出台文件进一步深化“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加强课程培训与督导,形成了校领导上讲台,各学院(部处)领导和马院教师共同讲授“形势与政策”课的新模式,确保全过程全覆盖,并继续建设“中国发展”课程,探索校领导和著名专家学者讲思政课的长效机制。

建设教材基地,深化教学研究

2019年2月,南开大学获批“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国家教材建设研究基地”。教材基地建设坚持党的领导,立足国家重大需求,汇集马克思主义理论领域的高级人才,建立灵活、开放、高效的运行机制,坚持基础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研究相结合,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以国内的马原理教材研究为主,兼顾国际比较研究,以现实问题研究为主,兼顾历史研究和前瞻研究。南开大学依托教材基地,致力打造一支专业化教材建设研究队伍、搭建高端教材建设研究平台、建立教材建设与使用专门数据库、提供教材建设研究高端交流平台,全方位助力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提升。2019年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开大学时,翻阅了南开大学牵头天津市高校“习联盟”各单位编写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教学辅导用书。随后,依托教材基地对这套辅导书进行了修订,并服务天津市思政课教学。教材基地还与天津市一中、二十中、蓟州一中等单位签约,开展大中小学“手拉手”集体备课。

提升学科实力,夯实教学基础

积极推动校内学科人才力量整合,探索以学科群方式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其他人文社会科学互动发展模式。与中国社科院联合成立“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院”,聘任王伟光担任院长,打造学科龙头。通过高端平台建设为思政课教学和研究的质量提升发挥强有力的支撑作用。整合重组设立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思想政治教育3个研究部,建立了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健全学科管理体系。出台《二级学科团队建设支持计划》,凝练学科重点发展方向。对全院教师具体归属的二级学科进行梳理,明确各二级学科负责人职责并在团队建设、科研攻关、学术交流等方面充分授权。积极推动二级学科的校际交流和协同创新,与中国社科院大学、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单位达成合作共建协议;与中国政法大学等校开展了“马克思主义与全面依法治国”协同创新中心的合作研究。

加强科学研究,服务理论宣讲

2019年,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科研效果显著,共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CSSCI来源期刊7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4部,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求是》等重要报刊发表论文多篇。《马克思政治哲学研究》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加强组织领导,科研立项从数量到质量皆有显著提升。围绕重点马院基本建设目标,坚持问题引领、问题导向,积极组织纵向、横向项目申报工作,力争以重大招标项目的申报聚焦重大理论现实问题,引领研究方向更加明确。2019年共获得省部级以上课题16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6项,教育部4项,天津市6项。打造理论研究宣传的坚实阵地,组织申报并获批教育部习思想研究中心南开大学基地。动员组织师生广泛开展理论宣讲,开展校内外理论宣讲100余场,理论社团宣讲20余次,覆盖群体包括中小学生、高校学生及研究生骨干、街道社区党员干部及群众、公司党员及普通职工等近千余人次,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宣讲服务基地。

建强师资队伍,助力教师成长

队伍建设再上新台阶。通过引进、整合和培育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搭建思政课教师成长平台。加强建设规划,努力解决师资队伍断层问题。2019年新进专职教师7名,日益接近教育部师生比1:350的要求。采取讲座教授、兼职教授等非全职聘任方式,设立思政课兼职教师岗位,制定党政干部和其他学科教师转岗为思政课教师的政策,实现教师队伍的有机融合。作为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理论研修基地”,积极组织理论研修。举办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获首届全国思政课教学比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获评天津市引进领军人才专项资助1人。用好天津市思政课“名师工作室”,开展国情调研、“立公增能、培根铸魂”提升计划。支持中青年教师积极申报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和天津市思政课领航学者、教学改革创新示范团队、教学改革成果推广、精品课程等项目,支持具有发展潜力的青年领军人才发展。成立学院青年教师发展协会,举办青年教师教学科研沙龙。

打造“师生四同”,创新育人模式

积极开展思政课改革,打造“师生四同”育人模式成为品牌成果,以“同学同研同讲同行”激发师生双方面积极性。先后设立近百项课题,开展“同学同研,师生结对”读原著、悟原理活动,选派得力教师指导建好红色记忆宣讲团、新觉悟社等学生理论宣讲社团,选拔培养学生理论骨干,充分发挥社团对思政课的延伸和促进作用。继续承办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指委主办的全国高校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并获全国一等奖。加强实践育人,整合学工部门力量开设“公能实践”课程。迎庆建国70周年,举办“共和国摇篮”全国苏区大巡礼专题社会实践,14位教师指导12支团队走访70余天,行程2万余里,入选教育部百佳实践项目,《光明日报》头版报道相关事迹。实践教学成果在“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现场推进会”上作专门教学展示。

统筹人才培养,培养后备师资

着眼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思政课教师队伍后备人才培养,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修订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该专业入选国家“双万计划”。正式招收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本科生。进一步完善本科生学术导师制度。修订优秀本科生直博培养方案和硕博连读实施细则,继续举办优秀学生夏令营。实行博士学位论文的全盲审制度,提升博士学位论文质量。将教学实践纳入思政课后备师资专项计划培养方案,建立硕、博士研究生教学助理制度。举办大学生讲思政课能力训练营,主办京津冀学生讲思政课交流活动。筹办“马克思主义在南开”主题展览。在江西省社科院、古田会议纪念馆和天津市部分机关、街道、建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实践教学基地”。加强境内外学术交流,与越南社会科学翰林院、日本创价学会等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2019年是南开大学思政课改革百花齐放、硕果累累的一年,10月2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了南开大学思政课改革创新模式。星火渐燎原,奋进正当时。2020年,面对汹汹而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南开大学加强思政课在线课程建设力度,不停研,不停教、不停学,组织师生学习教育部46号令,开展线上教研活动,在人民网公开课频道发表教学方案和学习心得18篇,获“学习强国”平台转载报道。迎着和煦的春风,南开思政课教师正沿着正确的道路,在平凡的岗位上为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执着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