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由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主办、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承办的第119期研究生“学术周末”专题学术报告会在范孙楼举行。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齐卫平作为主讲嘉宾,做了题为《国家治理现代化与执政党建设科学化关系的若干问题》的专题报告。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2014级研究生新生、学院第三期党建研修班全体学员以及部分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讲座由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院长纪亚光主持。
齐卫平教授长期从事中共党史党建研究,现担任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系主任一职,兼任全国中共党史学会理事、中共上海市党史学会副会长、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特约研究员等职务。此次讲座齐教授结合刚刚结束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主要精神,围绕关于国家治理现代化与执政党建设科学化关系谈了自己对8个问题的理解,即:如何理解国家治理现代化;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如何正确处理国家、政党、社会三者关系;如何定位政党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体系中的角色;国家治理能力与党的执政能力是什么关系;怎样认识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统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与政党制度的中国特色有什么关联;现代国家治理对执政党建设提出的要求是什么。
针对上述问题,齐教授首先解释了广义的和狭义的“国家治理”的概念,指出治理和管理存在区别,但不要把治理与管理截然对立起来。针对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国家、政党、社会三者的关系,齐教授指出近现代中国的国情制造了强国家、强政党的历史需求,因此长期以来形成的强政党、强国家、弱社会的现状存在必然性。但是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求实现政党、国家、社会三者的良性互动,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要求形成强政党、强国家、强社会的架构。在这种架构中执政党扮演的是领导角色、政府(代表国家)扮演的是主导角色,社会各个方面包括社会组织扮演的是参与角色。
此外他还提出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各国普遍追求的目标,但历史、文化传统以及风俗不同,各国治理模式也不同,因此世界上不存在统一的现代化国家治理模式。在我国目前要推动民主既要实现“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也要实现“人民民主促进党内民主”。
齐教授的报告提纲挈领,深入浅出,让全体师生们受益匪浅,感触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