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深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育人成效,完善实践教学的一体化运行机制,5月23日,依托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思政课重点项目《“大思政课”视域下大中小学思政课实践教学一体化研究》,马克思主义学院协同天津市第一中学教育集团所属学校及天津市其他中小学校举办的大中小学实践教学一体化研讨会在八里台校区文科创新楼召开。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余一凡出席会议并致辞,会议由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主持人、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刘一博主持。
会前,各单位教师代表在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宁悦的陪同下参观了百年南开校史展、“牢记嘱托谱新篇——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开大学五周年纪念展”,共同感受南开大学百年爱国主义光荣传统和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
余一凡在致辞中代表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对与会领导、老师表示诚挚欢迎和衷心感谢。他表示,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需久久为功,希望通过此次研讨会,凝聚教育共识,形成协同育人强大合力,共同为深入推动大中小学实践教学一体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刘一博作主题为《“大思政课”视域下大中小学思政课实践教学一体化的若干思考》的报告,他指出,思政课要落在“讲好道理”这个本质上,必须提升其针对性和吸引力,实践教学相对于课堂教学更能针对大中小不同学段学生施加影响,并且也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他也针对几个“师生四同”实践教学案例进行了介绍,强调要深化和扩展实践教学成果。
天津市第一中学教育科学研究室主任薛洪国以《“主题深化+问题进阶”——思政课实践教学有效实施路径新探》为题进行主旨发言,他重点强调思政课实践教学要做到“一体化”而不是“零碎化”、“实践教学”不等于“实践活动”、“品德教育”不等于“思想政治教育”等。他认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育一体化首先要找到能真正贯通的主题,要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课程思政,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来自天津市蓟州区下营中学、天津市实验小学、天津市和平区岳阳道小学等7所学校的教师代表就开展实践教学和一体化的前期成果进行了广泛交流,展现了基础教育阶段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多元化路径。蓟州区下营中学以“长城、山水、园林、冰雪”四大特色与红色文化相融合,打造常态化研学品牌;天津市实验小学创新引入红色影视资源,以沉浸式教学深化道德与法治教育内涵;岳阳道小学创设“模拟场—真实场—跨学科”三维教学模式,贯通小学生认知与实践链条;第一中学滨海学校通过“校际共建、课程延伸、主题研学”三线联动,推动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汇文中学聚焦青年教师成长,注重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保税区空港学校系统设计初中道德与法治五大主题实践方案,实现课程标准向教学行动的精准转化;第一中学津南学校借助高校资源深化共建,探索地理优势与思政育人的创新结合,同时提出将进一步完善学生互评机制。
据介绍,长期以来,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始终将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一体化研究作为重点工作。依托学院多年广泛且深入的实践探索,2024年获得国家社科基金思政课专项重点项目《“大思政课”视域下大中小学思政课实践教学一体化研究》立项。2025年以来,学院已与南开中学、石家庄一中、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等牵头合作单位共同开展大中小学实践教学一体化集体备课、学术研讨与教学实践多次。未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联合各参与单位,通过课题共研、资源共享、师资共育等方式,持续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创造更多具有时代性、创新性的实践范式,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图文|2024级硕士生刘微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