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沽上百年·匠心领航”一体化实践课程探索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创新模式

发布者:王雪杨发布时间:2025-04-03浏览次数:11

2025327日,依托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思政课重点项目“‘大思政课’视域下大中小学思政课实践教学一体化研究”,由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市津南区海河教育园区管理委员会等多家单位联合主办的“沽上百年,匠心领航”大中小学思政课实践教学一体化首期课程在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成功举办。该活动通过“历史溯源+工业实践+科技赋能”的“沉浸式”实践代入,将党的创新理论“新质生产力”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贯通小学、中学、高职、本科、研究生五个学段,探索专业课与思政课融合教学的大中小学思政课实践教学一体化新范式,切实推动各学段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来自南开大学、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咸水沽第一中学及津南区实验小学的32名大中小学生共同参与,相关单位领导出席活动并全程观摩。

本次一体化实践教学课程分为“钟承旧韵,匠启新功”钟表组装体验课和“智‘机’飞跃,创领新程”无人机体验课两大模块。在教学目标设计中充分考虑不同学段的学情特点,小学阶段重在认知启蒙与道德情感培养,中学阶段侧重技能实践和政治素养提升,大学阶段突出创新应用与使命担当强化。通过跨学段分组,学生以团队形式探访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的“钟鸣盛世”非遗传承基地和空间智能产教融合实践中心,聆听不同学段不同课程教师的专业讲解,在动手实践中深化对“工匠精神”与“新质生产力”的体悟。

在“钟鸣盛世”非遗传承基地,学生们在讲解员带领下参观传统钟表展览,感受齿轮转动间的历史沉淀。咸水沽一中历史课教师以“天津近现代工业化历程”展开授课,以近代以来天津工业化发展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讲解从“手作”到“智造”的产业转型历程中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在“手表机芯制造实践”环节,大中小学生在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师生的专业指导下动手拆装手表机芯。咸水沽一中政治课教师结合学生的实践感悟,生动讲解“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内涵,及时将学生的具象化认识上升为理性思考。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李欣丽说道:“在体验手表拆装时,因为零件很小操作很困难,我的心情就有些急躁。在这时老师给我们讲了‘工匠精神’,和我当时的情绪达到了呼应,很受触动,对‘工匠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在空间智能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学生们在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工程学院教师的带领下,有序参观了不同类型的无人机及其制造车间,又在咸水沽一中物理课教师的讲解中认识和了解无人机设计及运行的科学原理。随后,学生以团队形式协同进行无人机试装,体验设计、制作到组装一架无人机的基础流程。津南区实验小学六年级学生说:“这次参观了各种各样的无人机,有的能上天灭火,有的能下海观测,让我感受到了科技能让生活更美好,我以后也要努力学习发明更先进的技术。”


观摩本次课程的领导和教师均对本次课程给予了高度评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主持人南开大学副教授刘一博强调,这次一体化实践教学的课程实际实现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从教师研讨到学生共同参与的有效延伸,为探索形成可借鉴推广的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积累了宝贵经验。

据悉,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深入探索“大思政课”理念指导下的大中小学思政课实践教学一体化,开发和运用区域育人资源,拓展实践育人阵地,努力打造价值引领、实践体验、环境营造的品牌育人项目,为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持续贡献智慧与力量。


图文|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