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孔明安教授在《社会科学研究》发表文章《断裂的“我思”及其幻象——试论近代哲学主体的断裂与弥合的双重逻辑》。文章认为,近代哲学的主体既是一个断裂的主体,也是一个被幻象所缝合的“同一性”主体。主体的分裂首先体现于笛卡尔的“我思”主体。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主体首次对主体作出了精神实体与广延性实体的二元划分,实体间的分裂使自我无法实现内在的统一,这迫使思维实体在笛卡尔的理论中发挥着统摄的作用。康德是第一个真正直面被笛卡尔放弃的现象与本体之间裂缝的人,他试图将其自我意识建构在断裂的地带,并以先验自我为纽带,将本体自我和现象自我整合成具有同一性的主体。然而康德重新弥合主体断裂的这一努力并未成功。对此,黑格尔虽然提出了“实体即主体”的辩证法,试图解决主体的断裂,实现主客体的统一,但绝对精神的一统性遮蔽了其辩证法的光辉。现代精神分析理论试图从微观的视野,从主体的幻象这一视角出发回答主体的断裂及其同一的问题。精神分析学家拉康将幻象置于现实的一方,认为幻象是主体规避断裂的屏障。齐泽克则将拉康的幻象概念置于意识形态的维度,并指出这一幻象在建构现实的同时,也具有遮蔽的功能。总之,主体的断裂及其弥合构成了近现代哲学的双重逻辑和主题,揭示了主体性的辩证运动及其真理,并最终通过现代精神分析理论而得以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