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才教授做客南开马克思主义学术名家论坛

发布者:苏靖雯发布时间:2024-11-13浏览次数:10

20241111日上午,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哲学学院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王凤才老师应邀做客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术名家论坛,并为现场师生作了题为“历史与救赎——本雅明历史哲学的神学意蕴与革命潜能”的学术讲座。讲座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齐艳红教授主持。马克思主义学院共计40余位师生参与活动。

讲座伊始,王凤才教授从如何理解“历史”概念入手,给出了把握本雅明历史哲学思想的三个议题:(1)前提性问题——历史是客观的还是被建构出来的?(2)核心性问题——历史是进步的、连续的还是断裂的?(3)关键性问题——历史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

围绕上述议题,王老师具体作了分析和讲解。王老师首先指出,本雅明明确区分了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主义,旨在批判第二国际的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宿命论和经济决定论。历史主义强调赋予“过去”以永恒的意象,试图确立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必然性;而历史唯物主义则反对把历史简单地理解为过去事件的堆积,而是强调历史的建构性。本雅明理解的“历史”,既不是纯粹客观的、而不是完全由主观建构出来的,而是由“过去”与“当下”、“起源”与“目标”之间的相互作用汇聚而成的“星丛”(Konstellation)。基于这种理解,本雅明进一步批判历史主义的进步主义历史观,认为历史连续性意识和线性进步观建立在“均质的、空洞的时间”之上;相比之下,历史唯物主义则主张“爆破历史连续性”,借助于“辩证意象”或“停滞的辩证法”而强调历史断裂性。在本雅明看来,真正的历史不是连续的“进步”,而是有着“断裂”和“辩证的跳跃”。王老师强调,本雅明从历史哲学视角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工业文明、科技进步、工具理性的现代性批判同法兰克福学派对启蒙理性是进步与倒退交织、文明与野蛮伴生的批判是一致的。基于特定的时代背景和语境,本雅明思考了历史唯物主义与神学的关系。尽管他没有说明自己的历史哲学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之间的关系,但是他力图将革命的破坏性与历史的救赎统一起来,从而使自己的历史哲学具有了浓厚的神学意蕴和革命潜能。王老师强调,虽然本雅明的历史哲学披着神学的外衣,但是其本质上依旧是唯物主义。

最后,王老师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对本雅明的历史哲学思想进行了评价,并在当代西方历史哲学的视域中给予定位。他指出,本雅明理解的历史唯物主义并非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并且本雅明对历史主义的理解也是有问题的。通过对本雅明历史哲学的批判性分析,可以得出三点结论性的认识:真正的历史是客观性与建构性的统一、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统一、历史性与偶然性的统一。  

在交流讨论环节,王凤才教授与现场师生进行了丰富且热烈的讨论。针对师生们关于本雅明历史唯物主义与第二国际历史唯物主义的区分,本雅明、尼采和马克思之间的关联以及如何看待马克思符号化的研究等问题,王老师进行了细致地解释与回应。齐艳红教授最后做了总结,对王凤才老师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带来的思想盛宴致以谢意。讲座也在全场师生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