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学者论坛暨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讨会顺利举办

发布者:苏靖雯发布时间:2024-04-17浏览次数:10


 2024414日,由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部主办、《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杂志编辑部协办的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学者论坛暨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讨会顺利举行。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部主任武东生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史宏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王维国教授、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宫长瑞教授、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钟启东研究员、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许慎副教授、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宴会、张玉杰老师,《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编辑部老师出席了本次研讨会,三十多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硕、博学生参与了会议。会议由《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编辑部主任刘明明教授主持。


刘明明教授代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编辑部对出席此次会议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与诚挚感谢。他指出,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立四十周年之际,本次研讨会回顾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历程,对于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在新时代实现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刘明明向与会专家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杂志的办刊情况,表达了与学界同仁加强交流合作的期待。


在主题发言环节,史宏波教授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走过四十年发展历程,亟需厘清一些基础理论问题,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范畴、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矛盾等。以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研究为例,虽存在着具有代表性的“灌输论”等观点,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仍尚未明晰。就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来说,这个学科的概念、范畴并非本学科固有,而是借鉴了教育学、心理学等其他学科,而且一些基础性的概念尚未成熟,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主知识体系的建立仍然任重道远。


王维国教授阐述了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气象,具体体现为新方位、新使命和新质态三点。他指出,应该立足新时代这一根本方位以及“两个大局”的时代背景,构建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特质的学术体系、学科体系、话语体系,创立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学科研究范式,回应党和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大问题”、提出符合理论和实践需要的“真问题”、关注现代技术背景下的“新问题”。


宫长瑞教授从观照思想政治教育诸多论域、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整体三个方面分享了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的心得。他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要坚持守正创新原则,既注重对传统论域的研究,又关注如空间论、社会动员论、舆情治理论、日常生活论、综合评价论等新论域,开辟包括学科基础、多维考量、重点领域和价值引领在内的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视角。


钟启东研究员以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念为主题展开探讨。他首先分享了个人形成专业兴趣的历程,尤其谈到了由《<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萌发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兴趣。之后钟老师阐述了他的学术研究思路,一方面是分析经典文本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运用唯物史观讲述思想的生成逻辑;另一方面是选取“意识形态”这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范畴,展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探究。


常宴会副教授围绕马克思恩格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研究视角分享了思考体会。他认为,马克思恩格斯曾明确说明了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阐释可以有三种研究视角,即革命意识形态的继承和超越、思想与组织的结合以及革命理论和革命话语的融合。上述视角为理解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推进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研究都有积极意义。


许慎副教授结合社会发展对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要求,确定选题为列宁的《怎么办?》对造就高素质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启示,从可能性、必要性、基本原则、主要内容、主要方法五个方面展开分析。她认为,《怎么办?》这部作品的启示在于,思想政治工作要立足国情党情、探索独立发展,坚持问题导向;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提升理论素养、重视宣传鼓动工作、提升组织能力,在参与斗争实践中提升专业技能。


张玉杰老师分享了《共产党宣言》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她认为,《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正式形成。然后具体阐释了通过“两个决裂”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原则。她结合个人研究指出,思想政治教育既要摈弃传统文化中维护阶级统治的错误观念,又要充分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养分,凸显思想政治教育的民族特色,夯实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心理基础。

会议讨论环节,学生针对发言内容积极提问,与会的专家学者耐心地做出回应。


会议由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部主任武东生教授总结。他分享了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责任”的思考,强调举办青年学者论坛促进学术交流的初衷,鼓励青年学者深耕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并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发展前景做出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