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博士研究生韩兵受邀参加“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学科建设发展论坛(第五届)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学术研讨会”

发布者:苏靖雯发布时间:2023-12-12浏览次数:10


122日至3日,“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学科建设发展论坛(第五届)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我校举办。会议由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副校长钱家盛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仰海峰、安徽省社科联秘书长韩修良分别致辞,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吴学琴主持开幕式。我院博士研究生韩兵应邀参会。


钱家盛指出,在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之际,我们邀请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从不同的领域、视角和实践切入,共同回顾与展望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史研究,共同深入理解和把握“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对于我们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深化对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部社科委副主任、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顾海良作《毛泽东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独创性贡献》报告。他指出,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的结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现代化道路和理论探索作出了杰出贡献。毛泽东在这一探索中更是作出多方面的独创性贡献。坚守历史自觉、理论自觉,确立中国现代化的思想境界;强调民族解放、国家独立,确立中国现代化的社会根基和政治保障;强调坚定意志、砥砺奋进,走上中国现代化的“新的历史时期”;强调独立自主、解放思想,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张占斌讲述了在中国式现代化中努力实现三个倍增,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孙来斌讲述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现代化道路的历史之问与时代答案,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新围绕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要坚持整体性原则的方法进行了阐释,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胡芳讲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逻辑,安徽省社科联秘书长韩修良围绕意识形态工作、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建设文化强省等作了阐释,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教授张森林讲述了毛泽东是探索中国建设道路的伟大先行者。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王东讲述了毛泽东“两论”的理论来源、核心内核及理论创新,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教授左亚文讲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结合与相互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苑秀丽讲述了列宁的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形成与发展的几个时期,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杨军讲述了毛泽东独立自主思想的三个贡献,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吴宏政讲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发展轨迹。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科研处处长、教授佘湘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战略思想在“两个结合”中的运用。安徽大学吴家华教授讲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视域中守正创新若干问题,东北师范大学王学军教授讲述了毛泽东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性贡献,黑龙江大学李琳琳教授讲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基础,河海大学单连春教授讲述了坚持文化历史叙事中的实践原则,合肥工业大学罗建教授讲述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方法论。北京理工大学陈洪玲教授讲述了中国式现代化何以可能的政党逻辑,山东社会科学院副所长颜景高讲述了两个结合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西安工业大学任慧英教授讲述了从历史的厚度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西北大学陈中奇教授讲述了马克思恩格斯对“真正的社会主义”的多次批判,安徽师范大学姚宏志教授讲述了根本性问题颠覆性错误的主要表征。


会议还举办了青年论坛。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潘金刚主持闭幕式,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宋朝龙教授致闭幕词。


来自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四川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福州大学、黑龙江大学、河海大学、西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编辑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编辑部、安徽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100余人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