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集体备课系列活动(二)成功举办

发布者:章圆发布时间:2022-11-14浏览次数:415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及时融入思政课教学,使新思想、新精神、新理念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11月12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集体备课系列活动(二)在人民公开课和文华在线的技术支持下,于线上平台顺利举办,观看学习人数近千人次。备课会由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手拉手”集体备课中心和南开大学思想道德与法治虚拟教研室承办。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主任徐曼教授、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宴会副教授担任本次集体备课会的主持人,西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林峰副教授和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星讲师分别作专题分享。

 

林峰副教授教学展示的主题为“爱国主义科学内涵及时代要求”。林老师指出,在日常教学中,学生关于爱国主义的困惑集中呈现为三个问题,即爱国是个人的自由选择吗?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为什么相统一?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还需要爱国吗?而这些问题又会进一步引出:爱国到底爱什么?爱国主义是什么?爱国需要做什么?对这一系列问题的回应,也就回到对爱国主义的四个要素、内涵本质及时代要求的讲授之中。如何讲好爱国主义的四要素?林老师认为,爱国是一种强烈的情感,可以通过举例或设问的方式将学生带入具体情境,讲好爱国主义是自然、社会、文化和政治四个要素的有机统一。针对学生提出的能否“只爱国家,不爱祖国”的疑问,林峰老师强调了爱国主义的政治性和阶级性。爱国主义从来就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一个历史范畴,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理论的一致性、历史的必然性和现实的必要性构成三者统一的内在逻辑。最后,针对如何做好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林老师从坚持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坚持立足中国又面向世界四个方面作了深入分析。

 

李星老师教学展示的主题为“网络并非德外之地——对网络空间是否需要道德规范之解答”。针对近来学界热切关注的“元宇宙”话题,李星老师以“‘元宇宙’的到来”作问题导入,指出网络已经渗透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刻影响着人们对人生、道德的看法。由于其高度的仿真性,“元宇宙”越成熟,越容易让人产生幻觉,在快乐和刺激中丢失自己。因而,科学技术越是发展,越是要求人的“道德自律”,计算机技术越是迅速发展,越要求相关联的个人具备与之相适应的计算机伦理道德素养。联系到网络道德问题,李老师指出,青年学生正处在成长的拔节孕穗期,道德价值观的培育至关重要,必须引导其正确认识网络、增强道德自律。要引导青年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工具、加强网络文明自律,并为其营造良好的网络道德环境。最后,李老师就如何善用数字网络技术的问题发指出,网络虚拟空间最终要回归现实生活,要善于对网络技术扬长避短,一是要坚定以人为本的价值立场;二是要确保网络的设计和运行不偏离马克思主义指导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三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在提问环节,参会老师们对网络空间的道德问题以及“元宇宙”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积极的互动讨论。

备课会最后,常宴会老师作总结发言时指出,两位老师讲授内容丰富、逻辑严密,且有效地融入了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浅出地讲授了爱国主义和网络道德的相关问题,为德法课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借鉴。同时,他也向参会老师、文华在线和人民公开课表达了感谢。

“晨钟讲坛·虚拟教研室”之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集体备课系列活动将持续进行,助力提升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领会和融入,进一步助推思政课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好青年学生的引路人。

                                     供稿:黄祎霖  高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