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校思政课“手拉手”集体备课中心(南开大学——湖南省) 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集体备课会系列活动(第八期)成功举行

发布者:苏靖雯发布时间:2022-06-05浏览次数:113

为全面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和育人水平,发挥思政课在教学体系、课程体系中的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作用,不断完善思政课教学体系,529日,全国高校思政课“手拉手”集体备课中心(南开大学——湖南省)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集体备课会系列活动第二阶段正式启动,第八期集体备课会成功举行。本次集体备课会由南开大学和河南理工大学主办,湖南农业大学、湖南工学院、湖南警察学院、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湖南信息学院、湖南交通工程大学、湖南应用技术学院、长沙医学院、湘潭理工学院、湖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大学、喀什大学、延边大学等十几所高校的教师协同参与。

本次集体备课会依托全国高校思政课“手拉手”集体备课中心(南开大学——湖南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全国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南开大学)和天津市学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联盟等平台举行,人民公开课和文华在线提供技术支持。本次集体备课会继续采取线上会议的方式,由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杨植迪和袁航共同主持。

本次集体备课会,首先邀请河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王家涛做了题为“对立统一规律”的教学展示。教学展示伊始,王老师指出,哲学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对于大多数同学,特别是理工科专业的同学,学习哲学是比较困难的事情。他表示,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明白,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不仅是传授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还是提升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王老师强调,唯物辩证法的一系列规律和范畴揭示出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它既是世界观,又是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的方法论。作为唯物辩证法实质和核心的对立统一规律,为人的认识活动提供了方法论上的遵循。王老师认为,学生的日常学习困惑往往反映出他们还未充分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因此讲好对立统一规律,有于帮助同学们解疑释惑。

其次,王老师指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材的第一章主要讲“世界是什么”和“世界怎么样”两个内容,唯物论探讨世界是什么,唯物辩证法解决世界是怎样的问题,即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而对立统一规律,也称为矛盾规律,要回答的就是世界为什么发展以及怎样发展的问题,它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也是辩证法的核心。要理解这一规律,首先要理解什么是“矛盾”。关于矛盾的根本属性,王老师强调,所谓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这两个基本属性。同一性是指矛盾对立面之间内在的、有机的、不可分割的联系,体现对立面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结合的趋势,它一方面表现为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条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另一方面表现为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相互转化。斗争性是指矛盾对立面之间互相排斥的属性,表现为对立的双方互相分离的倾向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是一个很广泛的哲学范畴,它在内容上有着最大的普遍性和概括性,在形式上则有着多样性,大体上可分为对抗性和非对抗性两种。关于“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一方面,二者相互区别: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即只有当某种特定条件具备时,矛盾双方才能共处一个矛盾体中;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即不受具体的特定条件的限制,能够创造或打破条件。另一方面,二者又相互联结,即同一之中有斗争,同一性不能离开斗争性;斗争之中有同一,斗争性也离不开同一性。

再次,王老师对“事物发展的动力”进行了分析。他指出,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事物发展的动力是事物的内在矛盾。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相互吸取与相互转化,矛盾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推动矛盾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化,促使矛盾双方的力量消长,推动矛盾双方的量变,以引起矛盾双方的转化,最终发生质变。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事物发展的作用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结,交融在一起发生作用的。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是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原动力。

最后,王老师对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进行了分析。他指出,矛盾的普遍性表现为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的特殊性表现为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体现为二者既相互统一又相互区别,且可以相互转化。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依据,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21世纪,人类社会的变化将更加具体而深刻,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因此掌握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把马克思主义同本国实际和时代发展相结合,与时俱进,开拓新境界、提出新思路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教学展示结束后,主持人杨植迪对王家涛老师的教学展示进行总结。她指出,对立统一规律在整个唯物辩证法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王老师从辨证矛盾和逻辑矛盾的区别入手,讲解矛盾的含义和根本属性,以及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和方法论意义等。马原理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系统性和复杂性,如何讲深讲透讲活,对教师的要求较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运用灌输式和启发式相结合的方法,用通俗化的语言和生动的案例等来讲解复杂的理论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王老师的展示为大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在自由交流环节,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袁航认为,王老师的教学很好地呈现出原理课教学的深度,他希望能与王老师就“怎样把握教材顺序与实际授课内容之间的关系”、“能否通过使用哲学中诡辩论的例子加深学生对对立统一规律的理解”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刘明明在发言中强调,不要单纯从对立统一的角度理解“矛盾”概念,而要侧重从关系的范畴来理解“矛盾”概念。此外,与会师生就“同一性中矛盾双方向对立面转化的问题”、“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

集体备课会的最后,河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郑小九教授和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孙寿涛教授进行了总结发言。

河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郑小九教授表示,集体备课会的成功举办有助于把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把思政课的道理讲清楚、讲明白、讲生动。他认为,这种交流互动、切磋琢磨式的手拉手备课会非常实在、非常深入、非常新颖,收获颇多。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副院长孙寿涛教授表示,欢迎河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加入,很高兴“手拉手”集体备课会迎来新成员。南开大学愿同大家一道携手办好“手拉手”集体备课会系列活动,希望全国思政课教师同行加强交流、集思广益、共同提高,持续推进新时代思政课高质量发展。

据悉,集体备课会系列活动第二阶段将聚焦探索和研究马原理课程教学方法和模式,与全国兄弟院校一道,不断推进马原理课程的整体性呈现,真正打通马原理的三大板块,建设好马原理课程的教学体系、教材体系、学科体系,全方位提高马原理课程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图片来源:人民公开课、文华在线

文案来源:苗世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