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

来源: 南开大学新闻网

发布者:陈永刚发布时间:2020-11-14浏览次数:719

 付 洪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中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在中央文件中用“核心”一词概括创新的重要性,表明党和国家对创新的强调达到了新高度。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关键,而创新归根结底要靠人才,我国作为社会主义人口大国,能否培养出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是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的大事。高校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高地,教师作为创新人才型培养的主体,应当在创新型人才培养和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创新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需要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同时也为我们如何在新征程中坚定前行指明了方向。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背景下,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增强创新驱动。

  通读《建议》,我们不难发现在15个部分中,“创新”都是贯穿其中的一条鲜明主线。例如:第一部分第2条,在分析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时提出,“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第3条,在讨论现代化远景目标中提出,“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第二部分第4条,在强调“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时,指出要“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第6条,在明确“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时,提出“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第三部分,从7到10条专门围绕创新主题,强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这部分使用了“核心地位”“战略支撑”“国家创新体系”等关键词,进一步彰显了创新的重要地位。可见,在《建议》中“创新”一词在不同方面、在多个维度上被多次提及和强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同时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所以,创新是全面塑造我国发展新优势的关键,更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创新的关键在于培养创新型人才

  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重要路径,将科技、教育、人才和创新有机结合,明确了教育引领、人才培养、创新发展三者内在联系。多年来,我国持续加大创新经费投入,据相关统计,2012—2019年,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从10298亿元增长到21737亿元,是世界第二大研发经费投入国。

  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要途径。教育能够为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创新知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同时,作为教育结果的人才也能为科技进步和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创造条件,进而助力创新型国家建设。多年来,教育部通过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等措施,加大创新人才培养力度,我国科研人员总量、发明专利申请量等指标已连续多年位居世界首位。

  教育是引领社会创新氛围形成的重要手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培养的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在全社会践行、引领社会风气的中坚力量。学校培养的创新型人才要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最终走向社会,走向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并带动整个社会创新风气的形成。当然,创新不仅仅是指科技创新,社会的各个领域都有创新任务,要充分发挥教育引领作用,使创新成为一种文化、一种氛围、一种势能,进而推动社会进步和创新型国家建设。

高校肩负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时代重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学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地方”,同时还强调要“加强创新人才教育培养”。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高校需要不断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为创新型国家和教育强国建设,以及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提供人才支持。

  一要加强政治引领,为人才成长把方向、增动力。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决定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根本方向。新时代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要坚持立德树人,做到“六个下功夫”,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情怀,将小我融入大我。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客观、辩证地分析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用所学的知识造福社会和人民。二要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提高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坚持问题导向,转变观念、整合资源、突出特色、加强管理,建立通识教育体系,将专业技能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提升人才的整体素质,促进创新潜能的开发。三是要深化教育评价机制改革,增强人才的创新活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以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以评价为导向推动创新型人才培养。四是要加强学风建设,坚守学术诚信,为人才培养提供良好学术环境。学风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根本保证,当前部分高校中存在急功近利、学风不正、学术不端、行为失范等问题,严重阻碍创新型人才培养步伐。高校要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为创新型人才成长提供良好环境保障。

  总之,高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要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培养一大批国家急需的拔尖创新人才,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