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红色记忆宣讲团在鄂参加纪念曹禺先生诞辰110周年大学生话剧汇演

发布者:高田琪发布时间:2020-11-12浏览次数:270

    11月9日晚,南开大学红色记忆宣讲团受邀参加第四届中国(潜江)曹禺文化周,赴曹禺祖籍湖北潜江演出革命历史话剧《可爱的中国》,纪念南开大学杰出校友、中国现代话剧大师曹禺先生诞辰110周年,缅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方志敏烈士,向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献礼。

 “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1929年,方志敏被捕入狱,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方志敏笔耕不辍,将革命的经验写作文稿,留下《清贫》《可爱的中国》等遗著。话剧《可爱的中国》改编自真实历史事件,讲述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创建者方志敏被捕入狱直至牺牲的动人故事,狱中方志敏不为威逼利诱所动摇,为个人小家所羁绊,甘做信仰与主义的殉道者。

 第四届中国(潜江)曹禺文化周由中国文联和湖北省人民政府主办。江汉艺术职业技术学院校长李飞代表活动承办方寄语:“在兄弟高校的共同努力下,本次活动必将为曹禺文化周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为立德树人的实践增加美妙绚丽的一章。”

 江汉艺术职业学院风华楼是拥有专业级灯光设备、四道幕舞台和八百人座次的豪华剧场。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级本科生王世昱担任本次话剧演出的副导演,他表示,“异地表演十分考验剧组的应变能力。话剧《可爱的中国》以小剧场为基础创作,剧组演职人员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适应新的舞台环境。”九日凌晨,在承办方全力协助下,剧组全体坚持排练至凌晨,反复熟悉台词、走位与灯光。

 “任何民族都需要自己的英雄。真正的英雄具有那种深刻的悲剧以为;播种,但不参加收获。他们历尽苦难,我们获得辉煌。”该剧充分运用情景音乐、肢体语言、故事讲述和场景的时空变换,通过被俘、劝降、斗争、牺牲这四幕戏,演绎身躯被俘信念不移、劝降无果师生共志、笔耕不辍狱中斗争、舍弃小我天人永隔、心之所向无问西东、英魂永存、新中国的畅想等多个场景,勾勒出方志敏烈士历经苦难却始终信仰真理的一生,传递着方志敏“爱国、创造、清贫、奉献”的精神。话剧在《国际歌》与《歌唱祖国》的高亢旋律中落下帷幕,全场掌声雷鸣,观众献花合影。江汉艺术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周梦迁在朋友圈发文写道:“作为弋阳人,从小就受方志敏精神熏陶。今天有幸在学校观看南开大学师生共同演绎的《可爱的中国》话剧,心中汹涌澎湃。”

 谈到话剧创作的心路历程,红色记忆宣讲团总干事、话剧《可爱的中国》副导演杨林烨说:“话剧的创作灵感源自南开师生赴原赣东北苏区实践调研的经历与感悟,同学们为方志敏等革命先烈的动人故事所感动,故产生了将历史搬上舞台的想法。通过话剧艺术形式,我们希望将这份感动传递给更多的人,让我们共同感悟革命先辈们历经苦难信仰弥坚的精神,让我们更加珍惜他们用生命守护的可爱的中国。”

 追光亮起是戏剧,大幕落下是人生。融合南开大学百年话剧传统与红色文化育人理念,努力探索“同学、同研、同讲、同行”师生“四同”模式,是南开大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的生动实践。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红色记忆宣讲团指导教师、话剧《可爱的中国》主创者兼方志敏扮演者刘一博谈到:“南开学校有师生同台演出话剧的光荣传统,当年张伯苓校长也曾率先垂范与学生共同演出话剧。南开话剧传播了新思想,教育了人民,曹禺先生就是南开话剧育人传统的杰出楷模。近年来在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探索中,我们以话剧为形式,注重其表达的思想内涵,通过师生共同阅读原著、改编剧本、加工创作到同台演出的过程,深化‘师生四同’的育人效果。这既是对南开育人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也是新时代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的一种尝试和探索。”

 据悉,革命历史话剧《可爱的中国》由南开大学红色记忆宣讲团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指导,2019年9月首次公演,得到党史学界和社会各界好评,取得广泛社会影响。值此建党百年之际,在南开大学鼎力支持下,《可爱的中国》剧组将继续开展校内外巡演,以话剧艺术为载体不断深化“四史”学习教育,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献礼建党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