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寿涛:劳动创造世界,奋斗成就伟业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的重要论述研究

来源:人民网公开课

发布者:陈永刚发布时间:2020-04-07浏览次数:842

作者简介:孙寿涛,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研究基地”和天津市高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联盟特约研究员。

本文得到天津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专项支持。

习近平2009年4月28日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保增长促发展劳动竞赛推进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劳动创造世界,奋斗成就伟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始终站在时代前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实践,创造了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而又打开国门搞建设的人间奇迹。”全社会都要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维护和发展劳动者的利益,保障劳动者的权利。人生本平等,职业无贵贱,我们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发挥劳模作用,坚持社会公平正义,排除阻碍劳动者参与发展、分享发展成果的障碍,努力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全社会都要热爱劳动,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一、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劳动创造了中华民族,造就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也必将创造出中华民族的光明未来。“一勤天下无难事。”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让全体人民进一步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通过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指出:“我们必须根据形势和任务发展变化,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把工人阶级主力军、青年生力军、妇女半边天作用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把13亿多人民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全国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要发挥聪明才智,勤奋工作,积极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主力军和生力军作用。

二、人生本平等,职业无贵贱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农民工既是农民的一部分,也应当是新时期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工问题是新时期“三农”问题的一个焦点,也是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焦点。人生本平等,职业无贵贱。农民工首先是农民,他们进城后在未转为市民以前,其土地不能动,身份要保留,这样可以让他们留下一条退路,否则农民工全部留在城市,势必造成社会的极大混乱。同时,农民工又是工人,广大农民工既是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他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吃苦耐劳,流汗出力,撑起了城市建设和服务行业的一片蓝天,为推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终究要成为新的市民,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解决农民工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社会问题,更是一个事关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严肃的政治问题。我们要更新观念,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积极营造平等相处的氛围,决不能对农民工有任何歧视。这是观念问题,也是感情问题。那种对农民工另眼相看的想法和做法是极其错误的。农民工远离家乡和亲人,从事高强度的劳动,他们往返于城乡之间,不断经历社会角色的变换,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消费观念受到了城市生活的影响,普遍有融入城市生活的强烈愿望,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平等待遇和人文关爱。他说:“执政党要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必须使‘外’来务工人员有其‘归’,这个‘归’就是工人阶级的大家庭。壮大工人阶级队伍,使‘外者有其归’。”解决农民工问题是一个长期而又复杂的过程,有赖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我们要逐步解决农民工的充分就业、工资待遇、社会保障、子女教育、医疗、住房、文化生活和政治地位等问题,并促成有条件的农民工逐步向市民转变。

我们要认识到,让农民工真正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首先,各级工会要把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这两大任务摆到重中之重的位置,引导和指导各级各类企业完善组织、壮大队伍,逐步打破户籍限制,消除“职工”和“打工”的区别,最大限度地把外来务工人员组织到工会中来,通过组织制度的创新,使农民工真正有“归宿感”,从而为解决农民工问题创造更好的条件。其次,也要积极创造条件,解决好农民工社会保障和把他们组织到工会中来等问题。要面向农民工逐步开放社会保障政策,扩大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和公积金的覆盖面。第三,我们要切实认识到“善待农民工,就是善待我们自己”。各地、各部门和各有关单位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更加关爱和善待广大民工,积极为广大农民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创造必要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条件,努力为他们解决家庭居所、子女就学、个人婚恋等实际问题。社会上有些人歧视、责难农民工,一些企业和部门侵害农民工的利益,是十分错误的,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

在改革与发展的全过程中,我们都要始终关心和重视农民工的生产和生活,切实维护广大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给广大农民工以真切的人文关怀,同时加强对农民工的教育、引导和管理,促进社会各个阶层、不同岗位群众之间的和谐。

三、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发挥劳模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劳动模范始终是我国工人阶级中一个闪光的群体,享有崇高声誉,备受人民尊敬。”在革命战争年代,“边区工人一面旗帜”赵占魁、“兵工事业开拓者”吴运铎、“新劳动运动旗手”甄荣典等劳动模范,以“新的劳动态度对待新的劳动”,积极参加义务劳动,全力支援前线斗争,带动群众投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事业。新中国成立后,“高炉卫士”孟泰、“铁人”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蒋筑英、“宁肯一人脏、换来万人净”的时传祥等一大批先进模范,响应党的号召,带动广大群众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王进喜以“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气概,带领石油工人为我国石油工业发展顽强拼搏,“铁人精神”、“大庆精神”成为激励各族人民意气风发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蓝领专家”孔祥瑞、“金牌工人”窦铁成、“新时期铁人”王启明、“新时代雷锋”徐虎、“知识工人”邓建军、“马班邮路”王顺友、“白衣圣人”吴登云、“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吴大观等一大批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带动群众锐意进取、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国家和人民建立了杰出功勋。

 “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一代又一代劳动模范既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又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一代又一代的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先进人物,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杰出代表,是祖国和人民的骄傲。长期以来,他们以平凡的劳动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铸就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是我们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强大精神力。他们以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立足本职,争创一流,集中体现了伟大的时代精神、创业精神、奉献精神,为国家和民族增添了绚丽光彩。他们也是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楷模,他们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卓越的劳动创造、忘我的拼搏奉献,为全国各族人民树立了学习的榜样。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希望:“广大劳动模范和先进人物要珍惜荣誉、再接再厉,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做坚定理想信念的模范、勤奋劳动的模范、增进团结的模范。”荣誉是继续前行的动力。广大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要珍惜荣誉、再接再厉,爱岗敬业、争创一流,用工人阶级的优秀品格、模范行动引导和鼓舞全体人民,再立新功、再创佳绩。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先进人物不仅自己要做好工作,而且要身体力行向全社会传播劳动精神和劳动观念,让勤奋做事、勤勉为人、勤劳致富在全社会蔚然成风。特别是要通过各种措施和方式,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牢固树立热爱劳动的思想、牢固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为祖国发展培养一代又一代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为了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我们不仅要在物质上强大起来,而且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因此,必须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发挥劳模作用。各级党委、政府和工会组织要高度重视劳模、关心爱护劳模,支持劳模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帮助劳模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广泛宣传劳模先进事迹,使劳模精神不断发扬光大。全国各族人民都要向劳模学习,以劳模为榜样,发挥只争朝夕的奋斗精神,共同投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事业。党的十九大描绘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美好蓝图,成果人人有份,责任也人人有份。广大企业职工要增强新时代工人阶级的自豪感和使命感,爱岗敬业、拼搏奉献,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在为实现中国梦的奋斗中争取人人出彩。当代工人不仅要有力量,还要有智慧、有技术,能发明、会创新,以实际行动奏响时代主旋律。

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始终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汇聚强大正能量。我们要始终高度重视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宏大的高素质劳动者大军。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至关重要。劳动者的知识和才能积累越多,创造能力就越大。提高包括广大劳动者在内的全民族文明素质,是民族发展的长远大计。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一个国家发展能否抢占先机、赢得主动,越来越取决于国民素质特别是广大劳动者素质。我们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抓紧抓好,帮助职工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增长新本领,拓展广大职工和劳动者成长成才空间,引导广大职工和劳动者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我们要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以职业道德为重点的“四德”教育,深化“中国梦·劳动美”教育实践活动,不断引导广大群众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要我们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打造健康文明、昂扬向上的职工文化,丰富职工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满足广大职工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任何一名劳动者,要想在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洪流中勇立潮头,在不进则退、不强则弱的竞争中赢得优势,在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人生中有所作为,就要孜孜不倦学习、勤勉奋发干事。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大国工匠是职工队伍中的高技能人才。工会要协同各个方面为劳动模范、大国工匠发挥作用搭建平台、提供舞台,培养造就更多劳动模范、大国工匠。”一切劳动者,只要肯学肯干肯钻研,练就一身真本领,掌握一手好技术,就能立足岗位成长成才,就都能在劳动中发现广阔的天地,在劳动中体现价值、展现风采、感受快乐。

总之,我们要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推动建设宏大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在论及雷锋精神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学习雷锋同志的幸福感,“为人民服务是最大的幸福”。他强调:“我国工人阶级应该为全社会学雷锋、树新风作出榜样,让学习雷锋精神在祖国大地蔚然成风。”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积小善为大善,善莫大焉。当有人需要帮助时,大家搭把手、出份力,社会将变得更加美好。

本文主要参考学习强国“习近平文汇”。

本文系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21世纪以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状况研究”(17YJA710024)阶段性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