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讲话精神进课堂研讨会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9-05-15浏览次数:126

  

      5月11日,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讲话精神进课堂研讨会,会议由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凤义教授主持,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人,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代表及天津市高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联盟教师代表参加会议。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新生教授作为思政课教师,要始终牢记自己责任重大,既要肩负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任务,同时又要积极进行理论的宣传阐释。

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陈立言表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讲话精神进课堂,要注意从时空不同、爱国主义主体不同以及中华民族历史使命不同等,在历史比较中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以及对时代青年的要求。

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许素菊谈到,落实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进课堂,应围绕三个方面展开,一是深入研究五四运动;二是深化五四精神;三是牢记使命担当。

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杨新国表示,面对青年学生,我们考虑怎么跟他们建立好关系,“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要真情关系青年、关爱青年,做青年工作的热心人。

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陈礼军表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在“中国近代史纲要课上要讲清楚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以及社会主义道路和改革开放。同时还要讲好近代中国的奋斗史,引导新时代的青年人担当时代责任。

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卢永欣谈到,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中,可以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角度,分析青年人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在历史的必然性和人民群众的历史选择性上,“五四运动”是近代史上一个非常好的案例。

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元晋秋表示,对青年人讲好信仰很重要,信仰是指“信其真值,仰其崇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心,是与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渠占辉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意义重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政课教师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搭建一个中央精神和大学生思想认识的桥梁。用好课堂教学的主干道,及时准确把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带进课堂。

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秦龙表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这六个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都应该有所作为。

天津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琳教授强调,作为思政课老师,要做好与“五四运动”相关问题的研究,认真学习领会总书记讲话精神。同时还要了解青年,不断地把握青年成长规律,走进青年、亲近青年,利用好当代青年爱国报国的典型案例,引导青年人的爱国情怀。

天津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闫海潮表示,在“知中国”的基础上,教师要进一步引导学生“信中国”,包括对我国所处的的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国力的充分信任。在“知中国、信中国”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将爱国主义精神转化为实践。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刘明明从唯物史观角度出发,谈到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认为“五四精神”是一种精神的力量,理论一旦掌握群众,它就能够变成一种物质的力量。“五四运动”虽然已经过去一百年了,但仍然对现实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孙炳炎谈到,教师应该关注青年学生的思想动向,也要关注社会的舆论动态。在思政课堂上,及时纠偏,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让青年学生牢记使命,在新时代展现出新的爱国情怀。

本次研讨会通过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对如何推进习近平总书记“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讲话精神“三进”工作,如何把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培养的部署和要求落实到位,具有重要意义。

     


版权所有: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南开大学 天津海河教育园区同砚路38号 电话:022-23502579 邮编:300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