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思政课教师认真学习并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总书记提出的思政课教师“六要”和思政课“八个相统一”的要求,立足课堂内外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积极推动“亲师信道”。
立足课堂,理论知识“活”起来
学期伊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任课老师叶冬娜就给学生们布置了一份特殊而有趣的作业——拍摄95后眼中的马克思及马克思主义,一部部生动活泼的采访视频、动画短片、PPT课件、微电影等被学生搬上课堂。“叶老师精心设计的课后学习实践作业、话剧表演、辩论赛……让我觉得‘原理’课很灵活很丰富,将知识理论贯穿其中,还能亲身体验思考问题的过程。”上这门课的学生侯景川说。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也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一直坚持布置“实践作业”,鼓励学生深入社会开展社会调研,了解社会现实问题。今年,还增加了拍摄微电影作为“实践作业”之一。教研室主任徐曼老师表示,“基础”课程突出的特点就是强调知行合一,实践是最终的落脚点,人生观、理想信念、爱国主义、道德、法治最后都要落脚到“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伟大实践中。融入新媒体,以学生们喜闻乐见的作业方式把思政课教学延伸到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中,延伸到社会生活中,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让思政课接地气,更有说服力。”
百年校庆之际,赵彤老师的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课堂上围绕着百年南开历史上的著名科学家展开了热烈讨论,杨石先、何炳林、陈省身、申泮文等科学家的爱国、爱南开的精神和事迹深入人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堂上,小组展示《“角斗士”马克思》以生动有趣的情景剧形式还原了马克思这一伟大人物为实现人类解放事业而抗争奋斗的一生,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当代大学生的意义和价值所在,引发了在场学生的积极思考和激烈讨论。“采用课堂讲授与小组展示有机结合的教学方式,是对师生‘四同’育人模式的贯彻,充分发挥了师生双向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激发学生多元创新思维,收到了让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求知,从机械背诵到积极思考,从死读课本到实际运用的显著成效。”竟辉老师总结道。
走出课堂,走进学生生活
马梦菲老师开通微信公众号“NK马梦菲”,关注人数1638,最高阅读量1466人次。在专栏“以梦为马”中以思政课教师的视角畅谈生活中的马克思、生活中的思政课、梦想与信仰等主题内容,充分利用新媒体把思政课讲到学生心里,浸润学生生活;“采集葑菲”栏目则更多地与学生进行留学、备考、读书、运动、情感、厨艺等方面的分享,增进师生互动与全面了解。“reflection部分是我最常打开的,一些热点问题、生活中常见的但值得去思考的问题,都能在其中找到答案,让我课后也能思辨地看待问题,对待生活。”关注马老师公众号的2018级本科生程君玲说。
走进学生的日常团学活动。袁蓓老师应邀参加电光学院“牢记嘱托新百年,诚为‘大我’勇争先”主题团日,为学生开讲“马克思主义与爱国主义:时代挑战与回应”,参加团学活动,将思政教育融入学生课外活动,贴近学生生活。刘一博老师指导学生社团“红色记忆宣讲团”,三年多来始终活跃在红色文化传播的战线上。社团成员覆盖马院、法学、环科、历史、计算机、商院等多个学院的学生,多是从选课学生的骨干中选拔产生。2019年来,社团已经在市一中、32中和材料学院、软件学院等开展了7场宣讲。
在名师工作室指导下,学院开办了两届学生“讲思政课能力”训练营,邀请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标兵、全国高校研究生思政课现场教学展示活动一等奖得主张健老师与营员进行分享,结合具体案例,与学生交流如何讲好思政课的经验。
3月,思政课教师与学生骨干开展“师生同行”,前往西柏坡、古田开展红色经典主题实践活动,共同接受理想信念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传承。日前,马克思主义学院启动今年暑期实践活动,十余位思政课教师积极参与指导学生实践项目立项。
“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思政课教师只有经常地、亲切地出现在学生生活中,才能更好地把握学生的思想状态,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新生表示,“思政课教师要不断增强自身政治信仰,加强与学生互动沟通,构建亲密无间的共同体,用好课堂内外两个战场,走进学生活动、学生生活和学生心中,用人格魅力引领学生。当前,马克思主义学院正在积极推动这项工作,一定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