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 聚焦农村精准扶贫——马院概论课实践教学在行动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7-11-10浏览次数:381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11月9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走进天津市西青区辛口镇大杜庄村、小杜庄村开展“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实践教学活动。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肖光文、孙海东及院团委书记陈永刚与学院2016级本科生一同入村调研,并与扶脱贫村干部、党员及村民进行深入交流,推动思政课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深度融合。


 

    在小杜庄村,肖光文老师首先为大家解读了十九大报告精神概要。他重点突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新时代主要矛盾的变化”、“人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等与农村发展息息相关的问题并鼓舞乡村基层人民在村两委、党员的带领下向脱贫目标迈进。他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在“全面”,国家对基层问题、贫困村脱贫问题高度重视。他讲到,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全靠领头人。要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必须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同时还要结合具体实际,因地制宜地制定政策实现精准扶贫。随后,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与村党员就“十八大以来农村发展新变化”、“扶贫新政策”、“人民的获得感”等相关问题进行热烈讨论和交流。


 

在大杜庄村,孙海东老师从对农村的印象谈起,指出“党为人民服务,得到人民拥护”,并谈到村干部要落实十九大精神,发挥党员战斗堡垒作用,重在做实事。孙老师还就精准扶贫、“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等进行了详细讲解。陈永刚老师谈到,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就是要“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这个目标的实现需要每位党员带头干、加油干。陈老师还就十九大报告中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十八大以来农村的变化发展等进行了交谈。


 

实践中,马克思主义学院还与两个村分别建立了“南开大学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并就下一阶段共建进行了深入交流。同时,师生还接受了电视台的采访。


 

实践中,师生就两个扶贫村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学生姚征谈到,调研中看到村里正在进行集中供暖改造,家家户户将在11月中旬通上暖气,告别传统的采暖模式,减少了污染,向美丽乡村又迈了一大步。唐启俊在田间与一位奶奶交谈中了解到,大杜庄村依靠土壤和气候的优势,大面积发展绿色沙窝萝卜种植,人均收入有了明显提升。调研中,师生们还在村支书的带领下走进了蔬菜种植大棚,并于农民进行了深入交谈。


 

 

从专业教师带领学生进农村宣传十九大精神,到思政课走出课堂面向社会,马院学生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学院2016级本科生班班长靳斯琪表示,同学们在专业教师指导下走进农村,将自己学习十九大精神思考和感悟与农村群众面对面交流,从对十九大精神的“真学”到“真信”再到“真用”。学思践悟,理论联系实际,在此过程中,我感受到了青年一代用青春梦激扬中国梦的使命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