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台湾创价学会的24名优秀青年学子与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2014级本科生与齐聚南开园,就池田大作与顾明远合著的《和平之桥》相关内容展开深入交流讨论。学院院长纪亚光、副院长副书记马亚男、台湾创价学会谢怡萱老师、本科生辅导员陈永刚、指导教师郑文娟及部分周池会骨干参加了交流会。
交流会分为主题发言、分组讨论和总结发言等三部分内容。
在主题发言中,学院2014级本科生代表分别围绕《和平之桥》的“教育与人生—生活在激荡的时代”、“教育与文化—追求多远的世界文明”、“比较教育学之光—关于中国与日本的教育”等三个主题进行主题发言。第一组本科生代表李兮谈到,精读《和平之桥》中 “教育与人生——生活在激荡的时代”,让同学们收获颇丰。这部分内容叙议结合,作为全文的起始章节,也是池田先生和顾明远两位先生书信来往时间上的开端。让组员在谆谆的语言中见识了两位先生壮阔的人生经历,和他们为追求和平,普及“人间教育”所走过的心路历程;第二组本科生代表陈镜宇谈到,池田大作和顾明远两位先生都认为战争文化是野蛮的渣滓文化,需要通过和平的手段解决矛盾,人类就会迎来自我觉醒的时代;第三组本科代表刘治君从文化与教育、中日教育的传统与现代化等角度进行了读书分享。
在主题发言中,台湾创价学会的学生围绕“培养‘创造性的人’—创价教育与素质教育”和“教育与和平—东阳的净胜文化使命”等两个主题进行了主题发言。
随后,两岸学生分成五个小组针对教育、和平、环境、生活等议题展开分组交流,探讨在阅读《和平之桥》过程中遇到的疑惑和问题。
在短暂的交流后,各组分享了交流内容,来自台湾的郭文瑜同学谈到,他们组主要对填鸭式教育、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进行比较,并且组内成员都认为老师的言传身教十分重要。学院本科生王惠谈到,今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小组重点交流了对七七事变的看法。
在交流报告中两岸学生相互协作将本组的成果分享给其他组成员,不仅扩展了交流的内容还增加了交流的深度。
交流最后,台湾创价学会学生代表团团长谢怡萱老师和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院长纪亚光老师致辞,他们对参加本次交流会的老师和同学表示感谢,表示希望通过交流会的方式在两岸学生心中埋下和平的种子,为两岸学生的友谊搭起桥梁。两岸青年学子也纷纷表示和平教育的交流是十分必要的,交流会为两岸青年搭建起了友谊的“金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