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中共中央党校青年教师何海根做客马列学院“悦读·思考·对话”本科生读书沙龙活动,讲述“欧洲行记: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学院2014级本科生、党建研修班的同学参加了活动。
活动是在何老师的“欧洲行记”开始讲述的。“行与记:研究中感性材料的重要性”是何老师与同学们交流的第一个问题,通过大量的图片展现了欧洲的地理风貌和人文历史,让同学们对于欧洲的社会现状、社会发展、历史发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何老师提出的第二个问题是“怎样训练自己的思想”,他谈到,训练自己的思想要通过怀疑、观察、批判和实验的方法,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尊重客观规律,灵活运用学到的知识。
在说到“社会主义到底是什么”时,何老师谈到,这个问题不容易解释,可以从社会主义到底是干什么的来入手认识社会主义。他引用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的“现代社会主义,就其内容来说,首先是对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有财产者和无财产者之间、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阶级对立以及生产中普遍存在的无政府状态这两个方面进行考察的结果。”来回答这个问题。为了更易理解,何老师解释到,社会主义目的,一是改变人与人之间对立的状态,换句话说就是缓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二是调整和控制生产中普遍存在的无政府状态,即生产盲目性。进而归纳出“社会公正是中国崛起的条件”
在活动中,何老师还为大家分享了《美国社会主义传统》、《社会主义的未来》、《21世纪资本论》、《青年的修养与训练》、《读书的方法与经验》等书籍的读后感。
活动结束时,何老师谈到,同学们要实实在在地读几本大思想家的名著,注重搜集“史料”,随时记录自己“一闪而过”的思想火花,并将知识与中国现实相结合,要懂得拓宽自己的国际视野。
活动中,何老师对大家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通过何老师的讲解,同学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同学们从另一个侧面对社会主义有个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开拓了大家的国际视野,进一步提高大家的专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