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介绍教育背景: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学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博士 社会兼职: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副会长;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学、技术与社会(STS)中心秘书长 国际交流:2004.6-2004.8:德国柏林大学哲学系访问学者2014.10-2015.4;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思想委员会访问学者 获奖情况:1.获中央编译局2013年度优秀中青年专家称号2.《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新思潮研究---从西方马克思主义到后马克思主义》(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年版),获中央编译局2012年著作二等奖(83万字)3.《普遍性问题与后现代政治学的困境》(《哲学研究》2012年第7期),获中央编译局2012优秀论文二等奖4.《诠释学与人文科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获中央编译局2012译著二等奖5.《政治霸权的逻辑及其普遍性的困境——简析后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普遍性与本质主义之争》(《国外社会科学》2013年第1期),获中央编译局2012优秀论文三等奖
研究方向 国外马克思主义
研究成果学术期刊文章 5.后马克思主义研究及其理论规定,《哲学动态》2004年(2) 13.后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哲学批判,《南京大学学报》2005年(4) 25.科技变革与主体性问题-----从鲍德里亚和庄子思想的比较看当代哲学问题的变化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26.死亡的魔咒与人道的悲歌,《哲学动态》2008(1) 29.鲍德里亚与早期法兰克福学派思想的比较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8(5) 30.象征、诱惑与女权主义的社会批判,《复旦学报》2008(6) 36.领导权与后现代哲学思潮,《南京大学学报》2003年(6);(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转载) 37.创新:持续与活力之间的张力,《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年(9);(《新华文摘》2004年第4期转载) 45.鲍德里亚:一个千禧年的跨学科思想家 道格拉斯?凯尔纳,《南京社会科学》2008(8) 46.新帝国主义新在何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年度报告》(2008),人民出版社 49.冷眼偷看蓬皮杜,《优雅生活》2005年第1期 51.论“历史先天”——读胡塞尔《几何学的起源》,《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9(4)(合作) 55.脆弱的理性--从黑格尔的自我意识到精神分析的自我反思,《云南大学学报》2010(5) 60.深化精神分析维度中的意识形态研究,《世界哲学》2011(5) 68.政治霸权的逻辑及其普遍性的困境,《国外社会科学》2013年第1期 79.《政治权利、社会福利和个体尊严——论哈贝马斯性别差异基础上的女性主义观》,《山东社会科学》2019年第5期 80.《异化的初现与共产主义的萌芽——马克思<德法年鉴>时期的政治批判思想》,《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9年第3期 81.《贪婪与恐惧:当代资本主义金融危机的新阐释》,《国外理论动态》2019年第6期 82.《交换抽象及其格式塔转换逻辑——论雷特尔对西方历史认识论的重构》,《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4期 83.《马克思主义具有深入人心的伟力》,《人民论坛》2019年第26期 84.《意识形态的现实性与幽灵性——齐泽克精神分析视野中的意识形态理论探析》,《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9年第5期 85.《论意识形态的承认机制——基于阿尔都塞、佩肖和齐泽克意识形态理论的分析》,《国外社会科学》2020年第3)期 86.《交往的主体与生成的主体——哈贝马斯与齐泽克的主体间性思想比较研究》《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 3期 87.《索恩-雷特尔的历史认识论及其对马克思唯物史观的意义》,《哲学研究》2020年第6期 88.《异化的实体与主体的实体——齐泽克对马克思资本哲学思想的新探讨》,《山东社会科学》2020年第7期 89.《人与自然关系的新阐释——再论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当代意蕴》,《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20年第5期 90.《论意识形态的形式性构成及其辩证转换——齐泽克精神分析视域下的意识形态结构分析》,《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期 91. 《论马克思主义的三重辩证叙事方式》,《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1年第11期 92.《精神分析视野中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以意识形态话语与主体再生产为中心》,《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21年第1期 93.《论当代意识形态的四重特征》,《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1年第2期 94.《新自由主义的迷思及其三重哲学批判》,《江西社会科学》2021年第4期 95.《论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统一——以黑格尔、索恩-雷特尔和马克思为线索》,《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21年第3期 96.《分裂·幻象·驱力——论齐泽克精神分析视域下主体的三个维度》,《哲学分析》2021年第3期 97.《论驱力主体的生成与解放逻辑——从康德的根本恶到齐泽克的恶魔之恶的反转》,《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1年第4期 98.《人工智能将会成为一种新主体吗?——齐泽克精神分析视野下的人工智能研究》,《国外理论动态》2021年第4期 99.《论症候阅读法中问题框架的形成与场所变换——基于哲学认知主义自我关联的考察》,《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5期 100.《暴力批判与解放逻辑的激进指向——精神分析视域下的齐泽克暴力理论简析》,《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4期 101.《从帝国主义到新帝国主义的话语嬗变及其逻辑——基于拉康话语矩阵理论的分析》,《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6期 102.《论左翼民粹主义的策略及其不可能性——兼论尚塔尔·墨菲的<写给左翼民粹主义>》,《国外社会科学》2022年第1期 103.《从普遍性逻辑到非全逻辑的转换及其困境——兼论齐泽克对唯物主义物质观的批评及其不足》,《学术界》2022年第2期 104.《辩证理性与新道德规范的重构——兼论赫勒后现代视域下美德伦理学的建构》,《求是学刊》2022,年第2期 105.《消费社会的双重异化及其批判——论鲍德里亚对<布拉格的大学生>双重解读》,《东岳论丛》2022年4期 106.《行为规范·合法性·自由——论赫勒对恰当行为规范的伦理划分》,《伦理学研究》2022年3期 107.《论存在主义基础上美德伦理学的建构》,《学习与探索》2022年第6期 108.《论商品交换中的双重抽象及其历史唯物主义基础——基于<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历史唯物主义分析》,《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期 109.《马克思早期关于“主体”问题的三重视域转换——理念主体·世俗主体·无产阶级》,《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23年第1期 110.《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前沿问题述评》,《国外理论动态》2023年第 1期 111.《论恶之伦理意蕴:从平庸之恶到诡辩之恶》,《伦理学研究》2023年第2期 112.《文化霸权、政治对抗与民粹主义——拉克劳对抗理论的后政治转向》,《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3年2期 113.《精神分析视域下主体的嬗变逻辑——齐泽克与福柯主体观的比较分析与批判》,《学术研究》2023年第4期 114.《从“异化劳动”到“拜物教”批判的内在逻辑——兼及马克思异化理论的重新审视》,《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3期 115.《交往与承认:物化理论批判及其新诠释》,《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 4期 116.《对抗、行动、主体:精神分析视域下的齐泽克激进政治哲学探析》,《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3年第4期 117.《哈贝马斯的世界市民社会理论与全球正义的构建》,《哲学分析》2023年第4期 118.《当代帝国主义的无限战争及其内在逻辑》,《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5期 120.《数字化时代哈贝马斯商谈民主的困境及批判——以“公共领域的结构新转型”为视角》,《学习与探索》2023年第10期 121.《人工智能超越了先验主体吗?——精神分析视野下ChatGPT的解读》,《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2023年第4期 122. 《生命政治视域下资本主义暴力的分析与批判——以巴特勒、齐泽克和韩炳哲为例》,《学术界》2023年第11期 123. 《微观基础与生成机制:乔恩·埃尔斯特对意识形态理论的新探索》,《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6期 124.《消失的中介与辩证法的第四个环节——兼论詹姆逊“消失的中介”概念的哲学意蕴》,《社会科学战线》2023年第12期 125.《“他者”的消隐与重现——当代资本主义暴力批判的多维度透视》,《山东社会科学》2023年第12期 127. 《论卢卡奇的历史辩证法及其乌托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2023年第3期
出版、翻译、主编著作 4.《物.象征.仿真—鲍德里亚哲学思想研究》 专著 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研究课题1.鲍德里亚哲学思想研究(2001-2008)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重点课题,独立主持,已完成结项出版(23万字)】 教授课程《国外马克主义概论》(本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