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介绍1982年起就读于南开大学历史系,先后获得南开大学历史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86-1990年任职于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1993年起任职于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目前主持和参加有天津市一般社会科学项目、国家社会科学项目、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学科建设工程项目等。曾先后获得天津市普通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南开大学“敬业”奖教金二等奖、南开大学优秀青年教师二等奖。
研究方向 中共党史 中国近现代史
研究成果主要著作: 《中国现代公务员考铨制度的初创:1928-1948》,独著,天津古籍出版社2008年1月版。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的建设创新与前瞻》,参撰,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版。 《现代化新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参撰,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版。 《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执政党建设理论纲要》,参撰,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8年。 《永恒的延安精神》,参撰,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年1月版。 《新世纪的伟大旗帜》,参撰,新蕾出版社2002年7月版。 《李大钊》,合著,山东画报出版社1998年10月版,中华书局(香港)1999年11月版。 《共和国往事老新闻》,第二主编,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9月版。 《毛泽东思想概论》,副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版。 《近代修身教育文献丛编》1,副主编,2014年10月版。
主要论文: 《蔡和森对中共党史研究的开拓性贡献》,《南华大学学报》2015年2期 《甲午之战:中日近代化进程的折射镜》,《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4年4期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关于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思想轨迹与实践探索》,《学习论坛》2012年9期 《新中国成立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内中国近现代史教育的演进》,《中共党史研究》2010年11期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党国”体制下公务员制度的变异》,《河北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 《中国国民党组织形态解构的新视角》,《安徽史学》2009年第6期。 《试论孙中山与民初文官制度的初创》,《广东社会科学》2009年第5期。 《20年来国内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研究》,《史学月刊》2009年第7期。 《建国后高校政治课程中历史教育的演进》,《南开教育论丛》2009年第1期。 《新中国六十年历史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中的演进》,载《从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 《“党国”体制下公务员考铨制度的变异:1928-1949》,载《政党与近现代中国社会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5月版。 《民国时期公务员(文官)考铨制度研究述评》,《安徽史学》2007年第4期。全文转载:《中国现代史》2007年第11期。 《孙中山与中国现代文官制度的起源》,载《纪念孙中山诞辰140周年文集》,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年11月版。 《北京政府时期文官考试与任用制度评析》,《史学月刊》2005年第12期。观点摘编:《2005年中国近代史研究综述》,《近代史研究》2006年第5期。 《中国抗日战争的战场态势与战略转换述评》,《南方论丛》2005年第3期。 《从战略防御到战略反攻》,《党史文汇》2005年第4期。 《邓小平对新时期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贡献》,《南方论丛》2004年第3期。 《试论新时期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载《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10月版。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共反腐化的制度建设述评》,载《光荣属于伟大的党》,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年6月。 《梁启超与“中国历史研究法课程”》,载《梁启超与饮冰室》,天津古籍出版社2002年5月版。 《抗战前中央研究院的建立及其成就评析》,《山西师大学报》2001年第2期。 《五四时期北京市民社会观念的变动》,载《近代中国社会、政治与思潮》,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12月版。 《抗战前中日国力及军力的对比》,《历史学习》1999年第11期。 《体裁创新注重学术——评魏宏运主编七卷本〈民国纪事本末〉》,《历史教学》1999年第5期。 《中共党史教学与研究中的若干规范问题》,合撰,《教育改革》1997年第6期。 《旧世纪一代完人——严修思想评析》,合撰, 《天津档案史料》1996年第1期。 《民初议会制度的确立及其运作》,《民国档案》1996年第1期。全文转载:《中国近代史》1996年第5期。 《中国议会思想肇始》,《北京档案史料》1993年第2期。 《天津キりスト教女青年会の活動:1949-1990》,合撰,[日]《中国女性史研究》1991年第3期。
研究课题教授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政治制度史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 毛泽东思想概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