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根中国大地、深化课程改革” ——“纲要”、“习概”教研室赴新疆调研

发布者:王雪杨发布时间:2021-07-27浏览次数:813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植根中国大地、深化课程改革,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等一行15名老师,于2021年7月9月至15日赴新疆开展国情调研。老师们分别与石河子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伊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委员会党校的教师代表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实地考察了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旧址、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新疆霍尔果斯国门文化展示馆、丝路天山国际食品城。这些调研为老师们接下来的教学科研带来了深刻启发、积累了丰富素材。

老师们在乌鲁木齐、石河子、伊犁分别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委员会党校、石河子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伊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代表开展了深度交流。兵团十二师副政委、十二师党校校长闫卫华表示,新疆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与红色基地,希望与南开马院就课题研究、社会实践、选派支教、学员进修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石河子大学马院党委书记梁红军与何灵芝老师、徐艳老师着重分享了他们开设特色思政课程“简明新疆地方史”的概况与经验。众所周知,新疆历来是西方敌对势力、极端宗教势力与我国争夺人心的重点区域。而高校是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的前沿阵地。为此,新疆高校普遍开办了地方思政必修课—“简明新疆地方史”。这是为了引导各民族大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历史以及新疆地方史、增强“五个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老师们听后很受启发。交流过后,老师们还参观了石河子大学校史馆。

伊犁师范大学马院副院长温权与马立新老师、马春霞老师、张斌老师重点介绍了“三进两联一交友”育人模式(即进班级、进宿舍、进食堂;联系学生、联系家长;与学生交朋友)。老师们对此深表认同,并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南开马院的教学改革、师生“四同”育人模式。双方还就学生培养、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党中央因地制宜创造的具有新疆特色的管理体制。“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师们通过参观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旧址、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了解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无愧于“生产队、工作队、战斗队”的称号,真正成为安边固疆的稳定器、凝聚各族群众的大熔炉、先进生产力的示范者。这支“不穿军装、永不转业”的屯垦大军,用鲜活的实例再次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也让老师们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兵团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的深意。这些都为“四史”教育积累了鲜活生动的教学案例。

当我们把视野转换到当今……面对“新冠肺炎”抗疫中暴露出的全球粮食加工短板和食品安全隐患等问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党委积极落实《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利用雄踞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区位优势,推动食品产业升级,着力打造保障国家食品安全、充分发挥中国美食优势的食品安全示范区。丝路天山国际食品城就是这一立足新疆、面向亚欧、辐射全球的世界绿色食品工厂。老师们通过参观这一“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感受到了我们党对新疆建设事业的鼎力支持,以及新疆在国家安全与发展战略全局中的重要地位。

边疆之地,国之门户。霍尔古斯口岸作为坚守边疆的国门要地,是新疆与中亚各国通商的重要窗口,是世界唯一的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它担负着展示国门文化、见证文化交融、连接“一带一路”的重任。通过追溯这一千年驿站的历史渊源、再现百年口岸的发展变革,老师们了解到其中凝结的历史文化与民族团结,深刻体会到爱国护边的精神价值、深化了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理解。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西方国家借口新疆问题对中国施加压力,编造涉疆虚假信息,遏制中国发展。通过实地调研,老师们深切感受到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新疆发生了并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大变化,各族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得到前所未有的加强。新疆的发展史,生动地诠释了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政治立场。老师们普遍表示收获颇丰,要将此次调研的所思、所获、所感、所得融入到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图文:吴淑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