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第二期中共党史名家论坛讲座

发布者:苏靖雯发布时间:2020-10-11浏览次数:183

(通讯员:高亚倩)2020年10月8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如期举办了第二期中国共产党党史名家论坛讲座,有幸邀请到了南开大学历史学院院长江沛教授为我们带来一场题目为“技术、政治的合力与五四运动——兼论唯物史观方法论”的学术盛宴。

江沛教授结合自身学术经历,首先强调学术研究要坚持唯物史观方法论的极端重要性,并从以下六个方面展开:

一、问题缘起:五四抗议兴起的前提何在?

江沛教授从狭义的五四概念,即五四抗议运动为切入点检视学术史,指出界内对此问题研讨外交、政治因素者不少,但关注政治力量推动者不多;关注民族主义思潮者,具有根本意义的传播、交通技术的社会功能者少。

二、奠基民族主义:技术推广及现代教育展开

20世纪初的中国,借助信息与交通技术应用,一个统一的信息共享系统渐次形成,人、物与信息交流的范围及频率提升,社会流动加快,传统社会结构正在松动,一定区域内人们的同质性大增,凝聚力与一体感明显增加。国家主权和民族国家的观念持续散布,面积广大的中国与世界同步的意识明显提升。在民族主义思潮推动下,五四运动产生的共同民众心理基础得以奠定。

三、政治纷争掀起抗议浪潮

从鸦片战争始,历经甲午、庚子事变、民四条约至一战结束,中国处于政治动荡、西方与日本影响巨增的状态中,民族危机成为知识精英最为敏感的考量。在传统文化无力提供方向性指引的前提下,新文化涌入,民族主义在“救中国”心理基础上席卷一切。

四、舆论、政力助推抗议延伸

在当时的信息传播及人员流动条件下,电报通达信息最便捷,学生与工人、商会的通电抗议和动员、政治家的相互诘难,皆由此展开。33个小时可达的津浦、沪宁铁路,承载北京学生南下宣传。铁路、邮政使南北报刊快速流通,并由铁路沿线城市再散向偏僻城乡。信息所到之处,未必引发抗议浪潮,但心有所同,情有所系,民族主义情感在无声成长。

五、直皖战前的宣传战

1919年春天,直皖矛盾渐趋紧张。攻克湖南主力是吴佩孚,皖系张敬尧却成为湖南督军。吴氏不愿再为段氏“武力统一”马前卒,一转而呼吁和平,成为南北和会的支持者。利用学潮作为反皖系的舆论助力,是直系、西南势力的政治选择。参与广东军政府的国民党人,支持学潮并反对段氏主导的北京政府。

因推动参战而获得参与巴黎和会资格的皖系政权,战后获得极高声誉。但因中国在和会上的外交失败,又转而成为各派系攻击的目标。直系及西南势力等,均把推动学潮、工潮和罢市看作是反对安福系的绝对机会,在此背景下,各派形成了一个松散的政治联盟。

最后,江沛教授寄语马院学子,做学问要坚持唯物史观的方法论,重视技术、经济在历史进程中的份量。拓宽知识结构,提升认识规律、解释历史的能力,胸怀全球视野,脚踏实地,不尚空谈。

江沛教授主要从事民国史、中国近代社会史等方向的研究,兼任中国现代史学会副会长、天津历史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并任日本大阪大学等多所大学客座教授。曾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著有《战国策派思潮研究》、《红卫兵狂飙》、《国民党结构史论》(下卷)、《城市化进程研究》,主编《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选辑》(104册)等史料集,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多次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及教学类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