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实招见实效,深入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

发布者:章圆发布时间:2020-06-03浏览次数:778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坚持“三全育人”,把构建科研育人长效机制纳入学科建设总体发展思路,努力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对思政教育的支撑和保障作用,致力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2016年以来,南开大学以“标杆”为导向,出实招、见实效,深入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实现学科建设和思政教育融合共进。

高举旗帜,出台南开思政课30条

学校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组织全校思政课教师认真学习研讨,统筹校内力量,集全校之力建设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开门办马院,汇全校之智慧推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结合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全面梳理思政课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修订《南开大学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实施方案》,出台了《南开大学进一步加强思政课建设实施办法》(简称“思政课30条”)。“思政课30条”包含思政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材体系建设、“师生四同”育人模式、后备师资队伍培养和主体责任等方面,是新时代加强思政课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为南开大学的思政课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

学校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调整完善思政课程教学体系。学校成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整合多学科优秀师资,2019年春季率先为本科生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公选课,取得良好反响,并依托人民网公开课频道上线慕课资源,得到广泛关注。按照中央和教育部要求,2020年春季面向全体大三本科生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必修课,把党的创新思想及时融入思政课课程体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同时,学校出台文件进一步深化“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加强课程培训与督导,形成了校领导上讲台,各学院(部处)领导和马院教师共同讲授“形势与政策”课的新模式,确保全过程全覆盖,并继续建设“中国发展”课程,探索校领导和著名专家学者讲思政课的长效机制。学校制订“思政类选修课程群建设方案”,支持开设《习近平爱国主义思想专题》《红色经典导读I》《红色经典导读II》等思政选修课,筑牢思政课的“外围阵地”。马院先后与天津市二十中学、第一中学、蓟州一中等单位签订“一体化”共建协议,创设大中小幼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建立“手拉手”集体备课会制度。

严明底线,制定《思政课教学基本要求》

依据教育部印发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教社科[2018]2号),为切实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的有关规定,学校出台《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简称《基本要求》)。

《基本要求》明确要严肃课堂教学纪律和改进完善考核方式。课堂纪律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不移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在考核方式上,教师要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秩序管理,确保学生到课率,为高质量开展教学提供保障。避免教学事故,把课堂教学纪律的要求落到实处。各门课程均须先学后考,不得以考代学。要采取多种方式综合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实际运用,注重考查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力求全面、客观反映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思想道德品质。坚持闭卷统一考试为主,与开放式个性化考核相结合,注重过程考核,合理设置平时成绩比例。

夯实基础,印发《关于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要求,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的精神,更好地发挥基层教学组织在立德树人、人才培养和教学研究等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根据加强学院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现实需要,2020年3月出台《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关于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旨在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基层教学组织的建设与管理,牢固确立教学工作在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中的中心地位,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体制,切实调动教师教育教学积极性,形成良好的教学文化氛围。

学院现有的基层教学组织包括8 个教学机构、4 个研究机构。8个教学机构为:本科教学部、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研室、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形势与政策教研室;4 个研究机构为: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部和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统筹负责学院9 个二级学科的发展。各教学组织依据学科建设特点、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建设方向、课程体系和育人要求,可灵活设置组建其它形式的基层教学组织,如课程组、教学团队、研究团队或实践教学团队等。学院支持组建校企、校地、校校联合的协同育人中心,打造校内外老中青结合的高水平教学创新团队。

教学本是一门学术,内在地要求学术化研究。教学的学术性决定了教师的教学过程需要同行合作的支持,需要教师之间形成相互促进的教师教学共同体——基层教学组织,其基本功能有三:第一,教学行为集体化,对于课程和课程体系建设是集体智慧的结晶。避免个人化,一个人的行为影响一个专业,影响几届学生。第二,使教学文化系统化,多维度化,使教学研究称为教学的传统。第三,使教学有良好的传承,经过多年的积累形成具有学校自身特点的教学特点并能良好传承。

基层教学组织应以教学质量提升为目标,加强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等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的改革,引导教师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教学改革、课程建设等研究之中。加大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力度;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探索慕课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加强虚拟仿真课程、创新创业课程、社会实践课程的建设以及实验实训实习指导;推进过程化考核与多元化考核评价改革;指导教师申报各级各类教学研究项目,推动教师运用教育理论研究并指导教学实践,组织教学工作交流与总结等。

学校重视教学经验的传承和教学团队教学组织建设。依托天津市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协同创新中心,以老带新,开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观摩活动,召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有效教学工作坊系列研讨会,开展17场思政课教师“培根铸魂、立公增能”系列活动,开设两轮教学与科研工作能力训练营,举办3场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评比推选优秀教师参加国家及省部级比赛,获首届全国思政课教学比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天津市高校思政“精彩一课”视频公开课大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同时学校支持思政课教师开展广泛、深刻的社会实践及调研。学校多种举措同步并举,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提升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倡行教学学术化研究,助力教学科研协同发展

学校倡行教学学术化研究,鼓励思政科教师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所属相应二级学科开展科学研究,鼓励学科交叉,凝练形成与所教思政课程紧密相关的科研方向,深入研究思政课程教学重点难点问题和教学方法改革创新。学校支持思政课教师将研究成果作为重要教学资源,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并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科研评价机制,将科研成果在教学中的转化情况作为重要考核指标。2019年思政课教师获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政课专项1项,完成8项市教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示范课的结项工作,其中2项获评优秀。

学校积极推动校内学科人才力量整合,探索以学科群方式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其他人文社会科学互动发展模式。学校与中国社科院联合成立“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院”,聘任王伟光担任院长,打造学科龙头。通过高端平台建设为思政课教学和研究的质量提升发挥强有力的支撑作用。学校在马院整合重组设立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思想政治教育3个研究部,建立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健全学科管理体系;出台《二级学科团队建设支持计划》,凝练学科重点发展方向。对全院教师具体归属的二级学科进行梳理,明确各二级学科负责人职责并在团队建设、科研攻关、学术交流等方面充分授权;积极推动二级学科的校际交流和协同创新,与中国社科院大学、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单位达成合作共建协议;与中国政法大学等校开展了“马克思主义与全面依法治国”协同创新中心的合作研究。2019年2月,学校获批“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国家教材建设研究基地”。依托教材基地,打造一支专业化教材建设研究队伍,搭建一个高端教材建设研究平台,建立教材建设与使用专门数据库,搭建教材建设研究高端交流平台,全方位助力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提升。

筹谋思政课改革创新,打造“师生四同”育人品牌

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的要求,学校深入开展师生“同学同研同行同讲”,打造“师生四同”育人模式成为品牌成果。师生结对读原著、悟原理,“同学同研”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的理解;思政课教师指导学生实践团队,“同行同讲”加深学生对国情民情党情的了解,实践成果融入课堂教学拉近师生距离;选派得力教师指导红色记忆宣讲团、新觉悟社等学生理论社团,充分发挥社团对思政课的延伸和促进作用。“四同”育人模式激发师生双方面积极性,已成为南开思政课特色。设立思政课实践教学实验中心,深化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探索实践教学融合思政教育的新方式。

南开思政课改革创新得到全国同行的关注。近年来,学校接待来自京沪渝粤桂等十余个省市区的高校交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思政课教学经验。2019年,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现场推进会在我校召开,马院师生为与会领导、专家学者进行了各具特色的现场教学展示,“师生四同”育人模式及成果获得高度肯定。学生连续三年在全国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赛获得一等奖,思政课改革创新和“师生四同”育人模式获得央视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和《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中央媒体的关注和报道,相继对我校思政课改革创新进行过深度报道。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办公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