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春玲 陈弘: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专题设计系列——第四、五章专题设计与教学建议

来源:人民网-公开课频道

发布者:陈永刚发布时间:2020-02-15浏览次数:332

编者案:2009年,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荣获“国家级精品课”称号,从2011级本科生开始探索教学模式的改革,实施专题式教学。2012年本课程又荣获“国家级资源共享课”建设资助,2018年下半年,本课程的慕课开始线上运行。现南开大学马院特整理出本课程专题教学设计系列方案与思政课教师分享,系列共分四个部分,本篇介绍第二部分,即介绍第四、五章专题设计与教学建议。

赵春玲  陈弘: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研究基地”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本课程”或“课程”)除绪论外,大体下分为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一二三章,内容上涉及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认识论和唯物史观;第二部分是第四、五章,内容上主要涉及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理论分析;第三部分是第六、七章,内容上主要涉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论。

第二部分,虽然在教材上只涉及第四、五两章,但却是马克思主义有关资本主义历史和现实的全部分析,且都是以马克思《资本论》及其手稿和列宁的相关论述为依据,体系庞大,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理解,让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走进学生头脑,说实话,我们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专题内容设计上注意把握理论性与时代性的结合。这部分的10余个专题,除了第一个专题“资本原始积累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外,全都安排了与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紧密结合(结合现实)的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拓展解读。比如,剩余价值论既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乃至全部马克思理论的核心内容,而又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工作中最难以与现实结合的理论。我们在设计该专题内容时,本着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坚定信仰,对剩余价值论做出了马克思主义的当代解读,既突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点,又没有回避现实问题;再比如,经济危机的现代表现金融危机,在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之后成为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我们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出发,结合2008年金融危机的现实,用大量的现实资料剖析金融危机,对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做出了当代的解释。同样,经济全球化问题、劳资关系问题、阶层阶级问题,都是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热点问题……,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在当代广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这一系列专题的设计,对课堂教学的实践效果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我们认为,从内容上讲,在这个部分中,专题讲授应服从于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和规律这一宗旨。本课程教材第四章,仅前三节就浓缩了《资本论》 三卷的内容,相当于以往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教科书前五章的内容,从大的方面讲涵盖了马克思创建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这部分内容涉及的概念很多、理论前后的逻辑关联性很强,如果从政治经济学原理的角度去讲授,势必要考虑到理论逻辑的连贯性和理论体系的完整性,要在八九个课时内完成第四章教学,难度很大,而随意略去某一内容则可能会影响到对整个理论的系统解释。因此,必须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要求是对大学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而不是一般的局限于或最主要的不是知识的传授。从这样的根本要求和特点出发,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中讲授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旨在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使学生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一般规律,坚信资本主义必然要被社会主义所代替,走历史必由之路。在阐述劳动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生产理论中,帮助学生把握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在于:资本主义经济特有的雇佣劳动和资本结合以生产剩余价值的特殊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反映的是资本主义直接生产过程和交换过程中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和资本的特殊结合的社会历史性质和阶级关系。通过阐述资本的积累理论,揭示出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发展趋势以及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客观规律。

专题内容总体设计上遵循“精而新”的原则。“精”是指要依照“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指导方针,精选出马克思经济学基本观点分专题进行讲授,对价值、货币、资本、雇佣劳动等基本范畴,对价值规律、商品经济基本矛盾、剩余价值的来源与本质、资本积累的实质与经济社会发展影响论等重要理论讲深讲透,帮助学生掌握理论精髓。“新”是指在教学内容上要把学界关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最新研究成果及时、科学地反映到教学内容中去。例如:世纪之交,在西方媒体举办的“千年思想家”评选中马克思名列榜首,世界范围内出现了“回归马克思”的热潮,研究马克思及其学说的学术流派风起云涌,纪念马克思活动异常高涨。2008年始自美国经由西方而波及全球的世界金融危机,再次引发西方有识之士反思资本主义制度,开始向马克思寻求解决危机的答案。又如:不仅要透彻地分析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更要介绍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理论关于劳动与资本分配关系的理论前沿,分析实现劳动与资本和谐发展的现实条件等,包括对劳动资本关系发展的总结和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这些内容都拓展了学生的理论视野,激发了他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兴趣。

教改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在教学中, 我们始终以课堂“教与学”的改革为立足点,以改革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方式为切入点,以促进学生理论水平和精神境界的提高为生长点,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实践、探索师生积极互动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实践性学习的能力。教学改革最终要推动每个学生都能愿学、乐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实现本课程的核心理念“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武装大学生头脑”的要求。

在教学中注重贯彻基本原理和方法的讲授。专题形式拓展易而讲清基本理论难;在教学学时不变的条件下,如何将教材上的基本原理清晰简洁地告诉学生是我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本教研室的老师们在教研室的统一安排下,每一个专题首先将大纲要求的基本原理以最简洁的方式讲授给学生;针对不同专题涉及到的理论问题分量与难度的不同,我们也对每一个专题讲授的过程做了不同的处理,针对那些理论分量中和难度大的专题,我们都安排了更多的教学实践处理基本理论的贯彻,做到了基本原理与现实问题的平衡,大纲要求的基本原理不仅没有被忽视,在专题讲座形式的解读下还得到了加强。

马克思主义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认识世界的方法论。正如恩格斯所言: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 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资本论》中表述的各种经济范畴和原理突出地表明了社会关系的分析方法。例如:作为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逻辑起点的商品范畴就体现了商品生产社会中互相独立的私人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生产关系;作为商品特有的社会属性的价值范畴,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关系,它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比较和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剩余价值是反映社会关系的中心范畴。马克思从社会关系层面深刻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和本质。指出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那部分价值,它体现了资本家与雇佣劳动之间剥削与被剥削关系的实质。

专题讲授注重应用理论深化对实践生活的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当代意义和价值是我们在授课中传递给学生的重要价值立场,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和现实力量在于它的实践性。这要求教师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有针对性地结合案例分析当代的时代问题,反思当代社会发展的热点和难点,帮助学生解决深层次的思想认识问题。比如:剩余价值是商品经济的一般范畴还是资本主义特有范畴?剩余价值理论的观点是否符合当代资本主义利润来源现实及发展趋势、当代资本主义剩余价值分配的新变化以及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国家的“分享”,由华尔街的金融危机衍生出来的经济危机,是否就是马克思所说的经济危机?马克思关于危机根源的逻辑能否经受得现实的拷问?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是否验证了马克思所揭示的规律等学生关心或感到困惑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进行有针对性的理论分析,达到答疑解惑的目的,同学听来情切,对理论的理解和记忆也深刻。

此外,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条件的变化,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针对特定历史条件的一些具体论述可能不再适用,而新的实践又会提出新的问题,这就需要根据实践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丰富和发展他们的学说。例如: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论的时代,是工业化初期的蒸汽机时代。现在人类进入了21世纪,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社会经济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面对新的情况,必须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对生产性劳动作出新的界定,深化对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在社会生产和价值创造中所起作用的认识,深化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关系的认识。

专题讲授树立“学生为本”的理念,开展学生参与的教学。践行“学生为本”的理念,切实把学生当作教学的主体,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比如问题式教学法:在讲授每章内容前,把思考题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听课,在课上采用提问、讨论、做习题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课后老师把参考书布置给学生,学生推荐经典原著,指导他们阅读、写读书笔记,指导学生查阅资料、撰写案例分析报告等。通过这些具体方法的指导,使学生由教学的被动受体向课堂教学主体转换,使学生们产生强烈的探究理论的动机和愿望,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又如课堂讨论发言的方法,既使学生能够将理论运用到具体实践的分析中,深化了学生对理论的掌握和运用,又能进一步了解了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动向,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理论表述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从被动听课到主动学习,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在学生思想困惑时, 教师及时到位的理论疏导就使学生的思维豁然开朗, 达到了解疑释惑的教学目的,此外,伴随专题授课方式,考试方式也相应地进行了变革。期末考试中的“大题”挑选专题所涉及的问题考试,考试也不设传统意义上的标准答案,要求同学们结合专题讲授内容进行回答,以促进学生自主思考、结合基本原理提高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专题教学中必须注重分工与协作。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研室的教师学术兴趣与专长各有不同,专题讲座的课程首先需要的是团结一致的分工协作。我们在决定专题讲座形式教学改革之后,教研室的全体教师就按照自己的研究兴趣与专长各自设计的专题题目,在集体讨论遴选之后进行了分工。全体老师各自编写了专题讲座细致的讲义提交给教研室;每个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也都负责各自撰写讲义的部分给其他同事提供帮助。而且,我们编写的专题讲义远远超过了实际课时能够容纳的内容,这样一方面可以使每个老师在讲授过程中有所遴选,同时也为同事们提供了较为广阔的相关资料。

专题教学要注重考试方式的改变。在一定意义上,专题上课方式远比传统的方式涵盖的内容更多;这就需要我们在学校给定的期末闭卷统考的考试内容上做相应的调整。我们认为,考试要考察的一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理论的掌握;二是对基本理论结合现实问题的理解认识程度。目前每年均闭卷考试,包含两类试题:传统的单项选择与简答题考察学生的基本原理掌握;材料题考察学生对基本原理的理解认识与应用,在考试中实现了基本理论与现实问题的平衡。

目前我们进行的专题教学也存在着一些需要调整或解决的问题,如教学班人数还较多(每个教学班学生人数150人左右),学生所学的专业和知识背景不尽相同,所以,同样的授课内容存在着有的学生觉得不解渴,有的学生又觉得跟不上的问题,老师和学生互动也受到限制。建议尽可能地减少教学班的学生人数,以便于老师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准备教案,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效率。再有就是总体课时仍偏少,有些内容无法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