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第四讲内容回顾&下期预告

发布者:陈永刚发布时间:2019-11-15浏览次数:447

11月13日,《中国发展》系列课程在南开大学津南校区展开第四讲。南开大学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张伟刚教授担任本次课程的主讲人,题目是《公民科学素养与中国发展——兼论大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培育及提升实践》。

张老师首先用一个真实的职场故事提出问题,引导大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积极自查自省,启发同学们思考人的发展和“素质”、“素养”的关系。随后,他向同学们解释了什么是“素质”和“素养”。素养是人本身所固有的属性,是先天的生理特征,是人的本领特点和原有基础;素养是素质的渐进发展、逐步成熟并固化的过程,是先天性条件和后天性学习与训练的综合结果。张老师强调,素质是素养的基础,素质固然重要,但是不努力学习和实践就不能形成优良的素养,优良的素养需要良好的环境,更需要个人努力。

接着,张老师对科学素养的层次及价值进行讲解。科学素养,是素养概念的延伸和派生,包括科学精神、问题意识、基本科学知识和典型科研方法等方面。科学素养分为初级科学素养、中级科学素养和高级科学素养三个层次,真正具有科学素养的人是了不起的人,是有益于社会的人,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人,即具有正能量的人,张老师呼吁每个南开学子都应该做这样的人。之后,张老师又分享了他对公民科学素养与我国发展之间的关系、科学素养培育提升等问题的看法。他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发展的重大成就为例,指出公民科学素养提升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他认为,大学承担着这种教育和培养的重任。

最后,张老师和同学们分享了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几种方法:及时转变思路、进行探索学习、把握做事方式、加强自我修养和重视团队协作等,他寄语同学们都能敏于思辨、成于方略、努力进取,最后获得成功。

 

下期预告:

主讲人:方勇纯 教授

时间:2019年11月20日(星期三)7-8节(下午2:00-3:30)

地点:津南公教楼B121

主题:人工智能发展现状及趋势——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